孤独症谱系理论: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发布时间:2024-04-24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45

孤独症谱系理论: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插图-西米明天

来 源:乐医·临床研究:特别健康 2021 年 1 月第 1 期

作 者:李荣华 马鞍山市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243031

【摘要】目的:对疑似孤独症儿童以及存有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象征性行为等症状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7 月 ~2016 年 7 月对某区的 1~2 岁儿童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工作,对筛查后确诊及疑似孤独症患儿进行专门治疗,实行早期干预。结果:所有筛选儿童中经早期干预治疗后,其所有患儿均为发展成孤独症,且临床症状显著被改善,其中,在进行干预时被确诊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也显著减轻。对比,前后干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孤独症疾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跟遗传有关,但为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早期干预和诊断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且对患儿的恢复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让每一位患儿都能享受到正常儿童所享受的一切美好事物。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诊断;早期干预

引言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表性疾病, 常在幼儿时期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迟缓、兴 趣局限、重复某种行为、喜欢独处等。近年来,我国孤独症患者 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我国孤独症患儿约 300 万,且仍在不断增加,临床认为,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诊断,可有效减轻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探究2015 年 7 月~2016 年 7 月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并进行治疗, 其效果较为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 2015年7月 ~2016 年 7 月对某区的 1~2 岁儿童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工作,共筛查了 2700 人,通过《婴幼儿社会沟通与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定标准, 经临床诊断确诊病例有 10 例,疑似病例有 52 人,均送往训练机构开展治疗;此外,还有 186 例儿童临床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14例儿童存在社交障碍、另外对 30 例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措施,经过干预治疗后至今,未发现症状加重,且为发展成孤独症。

1.2方法

通过结构教育、行为治疗、人际干预、音乐治疗和体育锻炼 等方法。具体包括:结构教育:所谓结构教育主要对语言发育迟缓、 社会障碍等儿童进行指导,此方式无任何局限性,家庭中和专业 培训机构均可实施,对改善语言发育迟缓以及社会交流障碍儿童 具有很好的效果;行为疗法:对儿童的社会不良行为通过相关疗法 进行遏制,确保儿童经过科学化纠正指导其社会不良行为得到显 著改善,另外,经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年龄越小,其实施行为疗 法的效果越明显,儿童过了 5 周岁以后,再实施行为疗法的话其效果则不明显,其原因主要跟儿童在一定年龄后其思想逐渐成熟, 重新塑造会更难;干预人际:由于孤独儿童缺乏对好坏人的鉴别能 力,因此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方式进行人际交往;高频音乐疗法: 优质的轻音乐能有效缓解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由于孤独症儿 童对声音的敏感性较为强烈,因此可通过更换不同音乐测试患儿 的真实反应和生理反应,其听觉统合训练是对孤独症患儿的一种 特殊训练方法,通过愉悦的音乐刺激儿童大脑,并加快大脑活动 频率,让患儿沉浸在音乐的愉悦氛围中,进而改善患儿的社会交 际障碍。身体训练:开展游戏主题活动,让患儿与其它同龄期小朋 友共同参与,让患儿接触外面世界,并激发患儿的好奇心。

1.3 观察项目

对孤独症患儿实施干预前后其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次数据均采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 [n(%)] 表示,采用 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当数据 P < 0.05 时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筛选儿童中经早期干预治疗后,其所有患儿均未发展成 孤独症,且临床症状显著被改善,其中,在进行干预时被确诊的 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也显著减轻。对比前后干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 1 所示。

表 1 早日干预前后情况对比 [n(%)]

表 1 早日干预前后情况对比 [n(%)]

3、讨论

20 世纪 40 年代,孤独症被命名以来,备受全国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领域,孤独症儿童常在幼儿时期开始表 现出特异症状。通过早期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可在干预治疗期 间提升患儿的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降低孤独症的发生率,在治 疗时,采用结构教育、行为疗法、人际干预、高频音乐疗法和身 体训练等,其治疗效率较为显著。经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年龄越 大其发生孤独症的几率则越大。

综上所述,儿童孤独症疾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跟遗传有关,但为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早期干预和 诊断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且对患儿的恢复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让 每一位患儿都能享受到正常儿童所享受的一切美好事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 卫办医政发(2010]123 号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19(3):289-294.

[2]魏蓉美 , 刘智妹 , 张兰 , 等 . 孤独症警示指标阳性婴儿筛查及 3 年随访研究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25(9):894-896,913.

[3]阿尔祖古丽·牙合甫 . 孤独症患儿不同教育场所教育现状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研究 [D].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4]姚梅玲 , 王纪 , 李正华 . 儿童孤独症的综合干预治疗疗效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0(26):4463-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