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画师李佳洋和他的“二十四节气”(二)
发布时间:2024-04-25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65
1994年的一个寒冷冬日,李佳洋在东北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降生。然而,在他1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察觉到了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不同。他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总是慢半拍,与亲近的人之间也没有应有的依赖感。这个发现让他的父母心生忧虑,他们开始带着他四处求医,足迹遍布省内外的大小医院。最终,在4岁时,李佳洋被确诊为孤独症,但遗憾的是,他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面对这样的现实,佳洋的母亲没有放弃。她购买了大量的辅导书籍,决定亲自在家中教育孩子。她发现佳洋在动手操作方面能够展现出相对的耐心,这也让她看到了希望。从5岁起,她就引导佳洋参与家务,培养他的自理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佳洋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现在能够完全独立地照顾自己。
为了给佳洋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他的家人后来搬到了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小区。每天,佳洋都会负责买菜、做饭和打扫房间。他的母亲在北京朝阳区找到了一份特殊教育的工作,她在学校里辅导孤独症等特殊需求的学生。
李佳洋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腻。每当夜幕降临,昏暗的楼道里总能看到他等待母亲归来的身影。当母亲结束一天的辛勤工作回家时,总能品尝到李佳洋亲手准备的晚餐。家中的墙壁上挂满了父亲精心挑选的装饰品,象征着对幸福和平安的祈愿。
高中毕业后,佳洋在母亲的辅导下,成功考取了大连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尝试了多种工作。然而,孤独症人士的就业援助远不止提供工作机会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过程并不顺利,但2020年,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和同创永益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李佳洋终于找到了一份既符合他的兴趣又稳定的工作。
在空闲时间里,李佳洋一直在抄写一本书《分心不是我的错》。这是母亲送给他的,他通过练习书法的方式,已经抄写了30多本小册子。他用这种简单而真诚的思考方式来面对世界。他坦诚地说:“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上学时没有记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为当时我没有现在这样的社交能力。”
李佳洋的故事,是孤独症青年步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一条艰难道路的缩影。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他的成功显得更加不易。然而,李佳洋的成功也让许多像他一样的“星星的孩子”和他们家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理解、支持和适当的引导,孤独症人士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