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浅谈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4-25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49
来 源:论文
作 者:文井森
摘 要:音乐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善这些特殊儿童的相关症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节奏感强的活动,通过特殊的音乐节拍慢慢接受、喜欢自己的老师,慢慢学会与同学交往、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动作来加强记忆,如此循环往复,使儿童渐渐学会该项技能,进而帮助儿童重新建立自信心,这对提升儿童的社会行为与良好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孤独症,模仿,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特殊教育
音乐是文化与思想的主要载体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逐渐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开拓视野,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而且越早接触音乐越有助于身心发展,尤其对特殊儿童,更有助于对其听力、视力及身体机能的保护与塑造。通过学习音乐特殊儿童能逐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重建对生活的热爱,甚至慢慢改善相应的症状,享受到像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与生活。
特殊儿童,通俗来讲,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是行为、生理、心理与正常儿童相比较,有偏离现象的儿童。从广义上来讲,特殊儿童包含正常儿童外的所有儿童。从狭义角度来讲,特殊儿童是生理上和心理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又可称为“障碍儿童”或者“缺陷儿童”。其中生理影响一般包含人们所看得到的身体方面的缺陷,如畸形、身体机能、听觉、视觉等有障碍的儿童。心理影响一般包含因内因致使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的障碍,如自闭、多动症、超常及智障等,甚至部分儿童会逐步丧失对生活的乐趣。针对特殊儿童开展音乐教学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更有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有组织的音乐活动中,如音乐节拍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为特殊儿童提供环境刺激,通过集体的音乐训练,他们可逐渐学会合作、分享以及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使原本因自身缺陷而自卑的孩子快乐地投入音乐中,在歌唱、聆听及在音乐伴奏下的运动等使儿童获得音乐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也有助于改善儿童目前的不良症状,有效增强儿童良好情绪与正确的社会行为。
一、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一致性
不管是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都具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如在社会适应条件、人格塑造、心理实际需求、生理组织结构及发展过程模式等方面都极为近似,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正常儿童也并无二异,即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等。由于在正常儿童中实施音乐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特殊儿童开展音乐教育将也更有助于推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独特性
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个人差异、社会适应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相比较,是低于正常儿童的且较为显著。基于每个儿童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特殊儿童在心理与生理方面均有着些许缺陷,这给他们的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心理缺陷会导致诸多问题出现,继而产生另一个缺陷,即心理障碍。因此,特殊儿童应该受到特殊的教育,不能如正常儿童一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就对特殊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教育恰好能让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获得更多交流。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地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帮助,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等出发,开展音乐教育教学,使每个儿童都能获得进步。
(三)一致性与独特性的关系
虽然特殊儿童在心理或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们的自然生长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样的,有着相似的理想、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心理活动与需求等。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致性是独特性的基础,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共性基础上开展音乐教学,能让儿童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展现。特殊儿童也有着各领域的发展潜力,只是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发展速度稍微迟缓一些。因此,特殊儿童亟需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发掘他们某方面的潜质,对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儿童的不同性格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特殊儿童的优势,让每个特殊儿童均可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治疗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快速康复
音乐教学可以点亮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音乐特有的旋律可让情绪不易受控制的特殊儿童渐渐平复下来,进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从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用音乐释放自我,循序渐进地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有规律性的音乐和节奏性强的节拍能逐渐提升儿童的肢体能力,使其逐渐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谊,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而且在肢体活动的过程中,音乐还能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及注意力的发展,让儿童主动、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与个性。音乐可连接特殊儿童与外面的世界,治愈特殊儿童的心理,慢慢消除他们胆怯、自卑的心理,从而变得自强自立,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和社交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孤独症儿童有积极作用。每个儿童对音乐都有着先天性的爱好与反应,而对孤独症的儿童来讲,他们的音乐天赋和正常的人相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音乐教学中,由于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所以教师可以配合简单的乐器,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教师的启发下,自闭症儿童就可以有节奏地敲击,来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明白,要想控制音乐、改变音乐的话,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儿童对音乐有了意识,即他的意识范围有所扩展,刻板行为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进而会对其身心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音乐可有助于自闭症儿童语言的产生
音乐的教育教学可有助于谱系障碍儿童语言的产生,如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教授自闭症儿童喜欢的儿歌,让他们学会歌唱、聆听,然后慢慢将音乐旋律中的元素抽取出来,剩余的便是我们日常沟通中所需要用到的语言。让儿童在音乐课堂上逐渐掌握我们的母语,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提升,教师循序渐进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干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生成。只是过程相对漫长,而且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耐心与爱心,久而久之,对语言的模仿力和表达力都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特殊儿童将在音乐治疗中学习到的能力运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学会和自己的同伴、老师及家人沟通交流,有效提高语言能力,最终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四)音乐可有效增强特殊儿童的发声练习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还是比较抵触语言沟通的,或者部分儿童在沟通方面有一些困难,而在这种情形之下,音乐治疗会为他们提供一种非语言的沟通环境,让他们以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或者沟通交流。音乐治疗除了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之外,还可以为一些发音、发声有困难的儿童提供帮助。人们在交流时,一些天然的节奏,如律动、音调,均已包含在我们的语言中了。音乐和语言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极为热爱音乐,因此,音乐的教育教学是一种最为简易的途径和方法,为他们提供天然的没有负面影响的发声练习和构音练习。
三、结语
伟大的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音乐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善这些特殊儿童的相关症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节奏感强的活动,通过特殊的音乐节拍慢慢接受、喜欢自己的老师,慢慢学会与同学交往、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动作来加强记忆,如此循环往复,使儿童渐渐学会该项技能,进而帮助儿童重新建立自信心,这对提升儿童的社会行为与良好情绪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人之心爱人。我们要多重视弱势群体,每朵花的花期不同,但是都有各自的美丽,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捕捉每个儿童的闪光点,尽力让每一朵花都可以绚烂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