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蜗牛》讲述自闭症家庭的故事(一)

发布时间:2024-04-26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50

纪录片《蜗牛》讲述自闭症家庭的故事(一)插图-西米明天

在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的第三集和第四集中,我们得以窥见两个自闭症家庭面临的挑战和成长的故事。片名中的“大象”是河南省儿童医院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前来就诊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这里经历的故事,其中不乏心理和发育障碍的儿童。

自闭症、多动症、重度抑郁等心理及发育疾病常常不被公众所理解。儿童预防保健科方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家长在听到自闭症诊断时,要么是无法接受,要么是陷入迷茫。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多思考,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除这个疾病,而是为了让孩子尽快接受这个现实。”

第三集《蜗牛》的主角是9岁的自闭症儿童昊昊,他的妈妈周利霞用蜗牛的比喻来形容陪伴儿子的过程:缓慢而坚定地前进。

昊昊和妈妈都有着一双大眼睛。周利霞发现,昊昊一岁多时就不太看人,两岁时也不太会说话。当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四处求医,却发现无药可医。2015年,为了孩子的康复,她从家庭主妇开始,一步步创办了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昊昊从3岁开始接受康复训练,4岁开口说话,7岁学会了过马路。周利霞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2019年,昊昊成为了全日制小学齐礼阎小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成为该校第一个自闭症儿童。

为了更好地照顾昊昊,周利霞把康复机构开在了儿子学校对面,这样她就能在儿子排队的时候看到他。为了帮助昊昊适应学校生活,她为他准备了详细的时间表和全班同学的名牌。这些细致的准备,都是为了有一天昊昊能够独立生活。

纪录片在2020年开始拍摄时,昊昊刚上二年级。面对新学年、新老师、新环境,习惯于固定环境和作息的昊昊感到不适应。新学期的不顺利,从买书皮这件小事开始。

昊昊原本说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但因为文具店的搬迁,他对周围环境感到困惑,最终还是回到了妈妈身边求助。外界的一点点变化,就会让他感到不知所措。

认知障碍也让昊昊缺乏规则意识。同学们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他跟不上。他更喜欢手中实实在在的东西,持续手中的动作是他缓解压力的方式。

当众答题让昊昊感到很大的压力,他选择逃避,即使上黑板答出了题,也会立刻擦掉。但有一次,在老师单独的邀请下,昊昊鼓起勇气,将自己的答案完整写在黑板上,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10个小印章。

尽管如此,期中考试时,昊昊的数学只考了15分。妈妈和老师都感到焦虑,他们在校门口碰头,讨论如何让昊昊适应现在的环境。周利霞也积极寻求医生的建议,医生建议:昊昊在1、2年级时,应该有影子老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