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性议员牛毓琳:自闭症对我很有帮助(一)

发布时间:2024-04-26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31

美国华裔女性议员牛毓琳:自闭症对我很有帮助(一)插图-西米明天

美国华裔政治家牛毓琳在22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而在33岁时,她成功当选为纽约州众议员,并连任三届。

自闭症确实给她的事业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在竞选中的公开演讲,她说:“我可能是史上最害怕公开演讲的人之一。”然而,自闭症也赋予了她一些“超能力”,在事业上为她提供了帮助。例如,她是唯一一个能够一次性从头到尾阅读完200页财政预算报告的政务人员。她还自嘲自己是唯一一个“不会说谎”的议员,因此赢得了一些选民的喜爱。

牛毓琳于1983年在中国台北的一个工薪家庭出生,六个月大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当时,父亲在一所大学读研,全家经济压力较大,不得不频繁搬家,先后在爱达荷州、德克萨斯州和俄勒冈州居住。

童年的频繁搬家给牛毓琳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她回忆说,妈妈总是在忙,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还要在房间继续看书。小毓琳常常躲在被子里装睡,睁着眼睛看妈妈。

几年后,家庭生活稳定了,弟弟和妹妹也出生了。然而,牛毓琳并没有感到作为姐姐的温暖和放松,反而加重了她一直抵触的“身份认同”的困境。

牛毓琳的华裔身份让她在学校遭到了同学们的嘲讽。她曾困惑地问妈妈:“美国人说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又说我是美国人,我难道掉进太平洋了吗?”7岁那年,她愤怒地对妈妈喊道:“我恨你让我生来就是一名华裔!”妈妈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女儿的怨气从何而来。

原来,牛毓琳在德克萨斯州公立学校就读时,一名女生对她的华裔身份充满了敌意,不断羞辱和排挤她。有一次,这名女同学把她堵到角落,叫来一帮学生,排着队轮流冲她吐口水。这件事在牛毓琳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或许正是种种变故和压力,让牛毓琳的家庭忽略了她从小表现出的某些异样。

牛毓琳在讲座中提到,自己小时候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在和人交流时,很难控制音量,容易结巴,常会显得不合时宜;比起和别人一起玩,她更爱一个人默默呆在一旁弹琴;她还有一些重复性行为,比如在整点时一遍又一遍刷牙……这些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但在牛毓琳小时候,这些特征都被大人解释为:“小女孩嘛,难免内向。”“她不太适应环境。”“小孩子身上多少有些坏习惯。”

经过漫长的自我怀疑,2005年,22岁的牛毓琳终于被诊断出自闭症,那时她已经读大学了。被确诊的那一刻,她感觉无比轻松,自己所有的“异常”终于找到了原因。然而,她的父母却难以接受,一直重复“这不是真的。”

随着对自闭症加深了解,一家人逐渐调整好了心态,帮助牛毓琳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成年后才确诊,说明她的自闭症程度比较轻,也意味着她已有了不小的能力进行“自救”。

牛毓琳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确诊后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训练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自闭症带来的慌乱情绪,她会一方面不断暗示自己,这不是一种缺陷;另一方面,勇敢向大家承认,并不断剖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