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闭症青年和爸爸入职同一家公司(一)

发布时间:2024-04-28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27

沈阳自闭症青年和爸爸入职同一家公司(一)插图-西米明天

大龄自闭症患者就业难,这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然而,不久前,一位自闭症青年和他的父亲成功入职了同一家公司,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案例。

沈阳男孩思宇在1岁时还能叫爸爸妈妈,但1岁半时却突然失去了语言能力。他的父母带着他跑遍了多家医院,最终在2004年,2岁多的思宇被确诊为自闭症。面对医生宣布的自闭症无药可医,可能只能在家中度过的未来,思宇的妈妈甚至想过用她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健康。

尽管自闭症没有特效药,思宇的父母还是选择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他们从农村搬到了沈阳市的一间狭小出租屋,思宇的爸爸靠一辆小货车跑物流拉货,每天早出晚归,而妈妈则全职照顾孩子,送他去康复机构,同时学习干预训练方法,在家中进行泛化。

“儿子7岁之前,我从没在他醒着的时间里刷过碗,收拾过屋,洗过衣服。”思宇的妈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做训练或者带他出门学习。她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听说哪个机构靠谱就去争取,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宇到了上学的年龄,但进步并不明显,沟通和认知方面几乎什么都不懂。思宇的妈妈找到了沈阳市皇姑区唯一一所招收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育成学校。

除了学校的课程,思宇的妈妈还在家中给他加课,重点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她希望在她老了之后,只需要动动嘴,就能指导儿子动手照顾自己。

12年过去,思宇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虽然还是不会主动聊天,但妈妈咳嗽了,他知道递水,家里吃完饭时他会主动洗碗,干活时配合度很高。去年,思宇年满18岁,到了毕业的年纪,要开始求职实习了。就业这个难题,也摆在了全家人的面前。

思宇的爸妈四处打听就业机会,2020年9月,在沈阳市残联的帮助下,自闭症男孩思宇得到了一个洗车厂的实习培训机会。

然而,想要留在洗车场并不容易。他必须和14位障碍人士一起争夺有限的工作名额,其中包括聋哑人士、侏儒症患者和肢体障碍人士。遗憾的是,思宇的专注力和沟通能力明显弱于普通人。

非心智障碍人士洗一台车约3个小时,而思宇至少要4个小时。一天下来,别人互相合作可以刷5台车,而他最多只能刷4台。在以工作效率为考核标准的职场中,他落败了。

思宇的爸爸也很理解:“要是计件还好,但洗车厂是统一按月发工资,人家自然就选干活快的了”。

思宇就读的特殊学校成立了中职部,选派职业训练经验的老师,根据社会需要和自闭症孩子的特点,评估他们的能力,提供专业技能训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校内校外的实践;并为孩子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定期评估,调整训练计划和内容。学校方面评估过思宇的能力后,把他介绍到了一家清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