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关注情绪 助力自闭症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24-04-28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56
来 源:文理导航2022.9
作 者:潘巧莉
(福建省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永安366000)
【摘要】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很多,情绪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教师要读懂他们的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会他们合理宣泄,缓解焦虑,提高认知水平,学会表达和自我调控,提高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很多,这其中情绪问题最为突出。由于核心障碍,他们无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各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比普通儿童更容易感到焦虑、害怕,从而表现出哭闹、尖叫、伤人或自伤等极端的行为。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甚至干扰别人的学习生活。
一、读懂需要,缓解焦虑,营造安全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并将其中的生理、安全和感情需要归于低一级的层次。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得以满足后,才有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生理、安全的匮乏是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自闭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人缺乏的安全感,依赖于有秩序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面对各种变化他们总是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焦虑和歇斯底里的行为。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自闭症学生的需要停留在较低级的层次,其焦虑、恐惧和无所适从正是这些低级需要不能得以满足的结果。
自闭症学生对真实世界缺乏安全感,在真实社会互动中容易对不熟悉的人、事或物产生焦虑感。他们难以应对学校里不同的人和事物,所以容易焦虑和不安。教师要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将学习与愉悦体验联系在一起,让自闭症学生在愉悦情绪中,逐渐熟悉学校,熟悉教师和同伴,缓解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消除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戒备心理。
自闭症学生普遍存在认知、沟通与交往障碍,当不理解他人的语言或别人不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时,都会使他们感到烦躁,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自闭症学生的生活习惯、脾气性格、喜好,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布置教室环境,随时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有的自闭症学生的感知觉异常敏感,光线、声音都有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不舒服,这些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尽可能消除不利因素。
教师要允许自闭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环境和事物,如闻、舔、搓等,一些不影响他人的刻板行为也不用刻意纠正,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内心的安全区域随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而逐步扩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安全区,在这个安全区人们会感到舒适、自在。自闭症学生执着于安全区内,不肯改变,环境一旦改变,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这样就会妨碍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影响自身的发展。与自闭症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身心需求,让他们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能帮助他们更快消除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尽快适应学校环境,使接下来的学习成为可能。
二、合理宣泄,调节情绪,扩大舒适区
由于与外界隔离,自闭症学生对安全的需要更强烈,所以情绪问题更凸显。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如果没能及时得到宣泄,长期积压会引起身体不适或心理问题。只有适当宣泄,才能使情绪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遇到不开心、委屈的事情时,自闭症学生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表达出来,他们更多的是用哭闹来表示。哭是自闭症学生发泄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缓解焦虑,舒缓心情,减轻压力。但是,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表达需求,他们的很多社会性行为就会停滞发展甚至倒退,最终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有的自闭症学生发脾气的时间长、强度大,如果不加以正确疏导的话,会助长他们急躁、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制约他们对集体的规范的习得,影响课堂教学。对于自闭症学生的哭闹,教师要保持宽容心,要允许他们用哭闹表达内心的不满和不安,在没有出现伤害性的行为时,可以不予理会,给他们充分发泄的时间,但不强化哭闹的行为。
哭闹的行为,大多是为了引起注意、寻求关注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强化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哭闹的时候,假装没看见,让他们自己一个人呆着,久而久之,没有人注意时,他们就觉得没意思了;等到冷静下来时也不要急于讲道理,而是要转移其注意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在平时教师要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尝试引导他们明白道理,分清是非,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天气变化、季节交替、身体不适或者任务难度都有可能是自闭症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诱因。教师要认真分析他们出现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时消除不利外部环境因素,调整任务难度,减少自闭症学生困扰和焦虑;教师要训练他们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不安的情绪和需求,从喝水、挠痒、寻求帮助等简单任务开始,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方式表达需求,并将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加其愉悦体验,减少不良情绪行为的发生。
研究表明,自闭症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异常,有的异常灵敏,有的过度迟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通过自我刺激,如旋转、拍打身体、自我摩擦等方式寻求内在的一种平衡。自我刺激行为与活动和所受训练的内容、形式、时间有密切关系,在自闭症学生感觉到无聊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更容易出现自我刺激行为。不难看出,自我刺激是自闭症学生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这种感官上的自我刺激,不仅能使自闭症学生获得感官上的满足,还能产生愉悦感。对于自闭症学生的自我刺激行为,教师要区别对待,在不影响他人和自身的情况下,允许他们进行自我刺激而达到自我慰藉,舒缓情绪。对于不当的自我刺激行为,教师要做好干预,通过增加手、眼、口等方面的感知觉训练,刺激感知觉的发展;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在合适的地点、场合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建立社会规范。
自闭症学生兴趣面窄,爱好单一,他们不像普通孩子那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不愿尝试新事物。普通孩子的兴趣爱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广泛,并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而自闭症学生总是执着于某样事物,也很难从新的事物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和交往的发展。教师可以试着参与到自闭症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去,和他们做朋友,寻找“共同语言”。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延伸其他方面的活动,引导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培养兴趣特长。兴趣的培养能帮助自闭症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减少不良行为,调节情绪。
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要帮助自闭症学生通过合理宣泄、消除不利因素、正确疏导等方式调节情绪,改变原有认知,接受新事物,不断扩大心理安全区;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知道即使达不到要求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勇敢尝试;将学习新事物与良好体验建立联系,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三、学会表达,自我调控,提高适应性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冲突、焦虑、防御机制等都是由于无法解决现实冲突,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自闭症学生种种格格不入的行为正是和无法解决与现实的冲突有关。
情绪表达指的是人们用来表现情绪的各种方式,其不仅具有沟通和表达的功能,也是舒缓自己情绪状态的主要方式。自闭症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弱,很多自闭症学生无法用简单语言表达需求,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是解决现实冲突的有效办法,要让他们明白只有准确表达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学会表达需求很重要,是他们与人沟通的第一步,可以先从模仿老师开始,模仿说简单字音、模仿教师手势、模仿图片的喜怒哀乐……有效表达能帮助自闭症学生调控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当自闭症学生用语言或者肢体向大人寻求帮助时,这是他们向外界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回应,并正确引导,积极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理解和支持。
自闭症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需求不满时,常常反应激烈,哭闹时间长,也不懂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安慰。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强化塑造自闭症学生新的正向行为,以取代旧的、异常的行为。教师要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模拟等方法引导自闭症学生识别、理解各种情绪并学会准确做出反应,辅助自闭症学生建立情境和情绪之间的桥梁,增进他们对不同情绪反应的觉察、理解和调控,改善人际互动,促进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自闭症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高低关系到他们日后能否提高自我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自闭症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差,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有所偏差。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训练等丰富的活动,激发和加强自闭症学生的适应性反应,将恰当的言语和行为迁移应用到真实社会和生活情境中,提升社交技能和认知水平。只有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才能掌握情绪调控的技巧,在出现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或消极情绪时,学会主动应对,减少情绪波动,从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对自闭症学生情绪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时,要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尽可能创造引发积极情绪的环境,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认知、社会情感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胡家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J].比较哲学,2015(8):104-108.
[2]郭琳琳.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情绪认知及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9(9):44-50.
[3]王梓雯,林云强.自闭症个体与性有关不当行为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9(5):37-43.
[4]马志鹏,宁宁.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0(12):65-70.
[5]胡晓毅,刘艳虹.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4.
[6]方海江.自闭症学生情绪辨识能力的多元化干预[J].现代特殊教育,2021(7):57-59.
[7]赵玉兰.自闭症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特征的观察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8):107-114.
[8]孙一鹏,韩亚静.自闭症儿童基础认知训练工具的设计制作分析[J].设计,2019(10):116-117.
[9]疏德明,刘电芝.探索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新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第4版.
[10]宋冰冰,董琛,于芳民.学优生情绪调控能力指导策略——以八年级为例[J].现代教育,2018(10):59-61.
[11]赵玉兰.7-14岁弱智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