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孤独症孩子成为谭维维的学生,用歌声“治愈”孤独(一)
发布时间:2024-05-02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54
在沈阳的一个初春午后,赵占兵和他的妻子注视着儿子赵弈在院子里玩耍的身影。五年前,当医生告诉赵占兵,他的儿子患有中度孤独症时,他的心情犹如晴天霹雳。带着一线希望,赵占兵带着儿子前往另一家大医院,但诊断结果与之前一致。
赵弈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却从不与人对视或交流。他出生在2010年12月22日的沈阳,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与家人关系疏远,对别人的呼唤也不予理睬。在亲友的建议下,赵占兵于2013年2月带儿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39岁的赵占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他回忆起那天拿着两份相同诊断书的情景,感觉就像是天塌了下来。在悲伤之中,他与家人商议,决定遵循医生的建议,将儿子送往孤独症康复中心接受干预训练。
赵弈对家庭事务不感兴趣,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难以集中注意力。父母的话似乎与他无关,他特别淘气,自控力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哭闹。
为了儿子,赵占兵的妻子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儿子和丈夫。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赵弈学会了说“爸爸”;两个月后,又学会了说“妈妈”,并逐渐开始说话。儿子第一次说“爸爸”的那天,赵占兵兴奋得整夜都没睡着。
除了在康复中心接受训练,赵占兵还购买了一些康复训练器具,在家中也对孩子进行干预。当孩子五岁时,康复中心的志愿者李俏注意到他对音乐非常敏感,便建议赵占兵在这方面多加培养。从此,赵占兵白天上班,周末和晚上则陪儿子学习钢琴。
赵占兵还给赵弈报名参加了声乐和乒乓球等课程,父子俩手牵手的身影成为了他们求学路上的常态。每次钢琴课,赵占兵都会用手机记录下儿子的学习内容,以便他回家后参考练习。
为了照顾患孤独症的外孙,赵弈的姥姥也从老家铁岭来到沈阳,帮助赵占兵夫妇分担家务。几年的康复训练和音乐艺术课程的培养,让赵弈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他不仅能够与家人交流,还能与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赵占兵夫妇深知,这条康复之路虽然艰辛,但看到儿子的进步,他们心中的希望和坚持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