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儿童认知发展与色彩学习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4-05-05 分类:自闭症论文 浏览量:54

孤独症谱系理论:儿童认知发展与色彩学习的探讨插图-西米明天

来 源:美术教育研究

作 者:吴韵霖

摘 要:色彩学习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利于其知觉与记忆的构建以及美感经验的累积,在视觉信息传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文从儿童生理与心理的角度探讨儿童的色彩知觉发展,阐述色彩知觉在色彩教育中的影响,以期探索出更有效、更人性化的色彩教 学方式,使色彩学习促进儿童成长。

关键词:色彩认知 色彩学习 儿童

在绘画创作中,色彩和形状是构图的两大关键,色彩具有重 要且强大的力量,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所以色彩学习对 人的认知发展有积极的构建作用。对于儿童绘画学习的研究数 量繁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儿童绘画的自发性,认为绘画过程中 线条的运用、形状的理解、空间的表现与儿童心智有密切关系, 并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从色彩角度出发的研究,大多侧 重于从儿童的画面感和色彩搭配方面展开,部分色彩方面的教 学实践研究也侧重于儿童色彩表现技法,而忽略了儿童的认知 能力。儿童随着视觉发育逐渐成熟,加上学习能力增强,进入学 习色彩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儿童色彩学习的引导是影响其未来 审美观的关键。

一、儿童视知觉发展规律 人类在1岁之前眼球发育最快。当眼轴在一定范围内增长 时,物体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影像会加大,因此大脑能接收更多的 视觉信息。一般而言,成人的眼轴较儿童更长,男性的眼轴较女 性更长,理论上,儿童与成人或女性与男性看到的物象是有区别 的。眼轴长短不同,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是不同的,表现为视觉 敏锐程度的差异。1岁儿童的视觉敏锐度是成人的25%,直到十 二三岁,儿童的视觉才达到最佳敏锐度,也就是说,影响视觉敏 锐度的因素是年龄的变化和眼球发育的速度。实验证明,出生 一个半月后,婴儿即可注意到人脸上的特殊表情,而出生半年后 即可辨认人脸的形象,但有可能出现误认或者颠倒阅读,这种现 象被称为“像差”,即大脑对脸型的反映与现实出现差别。儿童 绘画创作中经常呈现出拉长或变宽的人脸。因此,由儿童绘画 创作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他们视觉系统的发展。这也正符合完 形理论提到的:儿童画的对象简化与变形反映了知觉意象是视 网膜意象的变形;但当儿童逐渐成长,知觉意象与视网膜意象会 逐渐一致。 人类的色觉并不是单一色光折射到达视网膜而产生的,而 是各种光线混色后刺激神经而形成的。“色感受”指人对色刺激 的心理反应;而“色知觉”指日常所见事物的颜色被各种光源照 射,同时周围环境中还存在许多颜色的情况下,人产生的颜色知 觉,如色对比、色适应、色暂留等现象。色彩知觉的心理效果,主 要是在大脑视觉区产生情感的心理效应与认知,并在大脑中存 在记忆。因此,色彩是靠知觉接收的,靠情感反映,不同的色彩 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这是直接而自发的,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影 响较大。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新生儿就已具备色彩辨别的能力,但条 件是色彩必须处于光谱上的区域,并有宽广的谱线区和大面积 的色块,可能的原因是新生儿的神经基础未发展成熟。由此可 知,人类对色彩的感受会受到生理上视觉发育程度的影响,会随 着年龄增长而日渐成熟。视觉正常的普通人依据生理与心理的 普遍发展进程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婴儿到幼年时期,是 色彩的经验期;进入少年时期后,是色彩的学习时期;青年时期 为色彩的成熟时期;壮年以后为色彩的衰退时期。虽然人们在 实际应用色彩时,壮年以后比青年时期会稍显平淡,但由于壮年 人阅历丰富,其会以经验弥补色彩感的衰退,所以用色经验丰富 的人,壮年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色彩感受。有日本学者深入调查 研究关于色彩知觉的配色表现后,提出色彩教学指导的适龄主 张。他认为,随年龄的成长,配色表现会逐渐变化,配色表现的 变化大约发生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因此提出色调指导和混色指 导的适合年龄为小学四年级的主张。其研究通过清晰的人类色 彩知觉的发展变化,阐述了不同成长阶段和层次的色彩感知与 表达情况,对色彩学习引导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儿童色彩表现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儿童作画时的用色与其情绪、心 理状态有关,尤其是在最初接触色彩的阶段,儿童大多是在情绪 的影响下选择颜色。现有的研究认为,儿童作画从单色涂鸦到 主观用色以及对事物固有色的认识,都有阶段性的变化。3~4 岁为象征期,此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会以 好奇的眼光面对色彩,对色彩也没有喜恶之分,选择的色彩并没 有任何代表意义,仅是运用随手可得的色彩画出线条,呈现出象 征图式而已。5~9岁为图式期,此时儿童已逐渐能正确地表述 各种颜色,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色彩,并且开始注意物象概念和物体固有色,此阶段的用色是在主观情绪与客观事物影响下 的综合表现,故画面色彩丰富多样,趣味十足。10~15岁为写 实期,此阶段儿童的用色开始由主观大胆逐渐转变为客观写实, 其逐渐发现色彩与事物的关系,会根据新的视觉经验选择色彩, 使画面色彩接近物体固有色,摆脱概念与象征的用色方法。 通过归纳普遍认可的理论,笔者认为影响儿童色彩表现的 因素有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及辨别能力。在这三种因素变化的 影响下,儿童的色彩知觉也随之变化。逻辑概念逐渐由模糊走 向具体形象,使儿童由单纯的主观情绪用色转变为客观用色。 语言能力的增长使儿童能说出更多色相,用色也配合言语表达 变得丰富。在辨识能力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儿童能区别更细腻 的色彩变化。

三、儿童色彩学习探讨

1.儿童色彩教育组成 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认为:“儿童绘画并不是一种对自然的 模拟,而是一种‘概念性图像’,图画中包含着儿童的思想或观 念,画中的图像性符号是某种象征。现实的对象作为儿童绘画 的参照物时,对象并不是以经验的东西储存,而是作为理解本身 而存在。”也就是说,儿童画作的内涵应源于儿童自身的感受,画 中的色彩是表达他们思维的语言之一。人类的色彩知觉从出生 就逐渐发展,所以人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产生对色彩的感受,且在 成长中一直受到色彩的影响。色彩是人抒发情感的媒介,也是 视觉造型设计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元素符号。因此,儿童绘画教 育应该引导儿童较理性地探寻自我对色彩的感受,而不是单纯 灌输绘画技术。 儿童表现色彩的过程按照视觉反应可分为视觉刺激物的接 收、视知觉经验的产生、视知觉结果的表现三个阶段,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反应和年龄作出相应的引导。 幼儿时期,由于视觉发育未成熟,儿童的色彩敏锐度较低,对刺 激物色彩的辨别能力不足,此阶段不应强行纠正其对刺激物固 有色的认知,可利用色彩的多元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让其享受 色彩本身直觉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儿童已有基于自我喜好的判 断能力和情感的觉悟,也有认识色彩的足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 以从科学的角度介入,引导其学习色彩的属性和混色的概念,在 其了解色彩的本质和变化后,再让其根据自我感觉选择运用,鼓 励其利用色彩赋予刺激物新的意义。儿童的视觉经验尚少,教 师可通过设定多种创作主题开阔其眼界,由于在主题布置前儿 童不一定有成型的视觉经验,他们需要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刺激 物,才会产生心理感受并将其作为经验存储。这唤起了儿童色 彩学习的另一阶段,即对刺激物的主动观察和思考,自主地产生 多样的视知觉经验。之后,儿童便能运用与刺激物相似的色 彩。教师应避免过于成人化的主观引导,可根据色彩心理学分 析儿童表达的意义,增进创作过程中与儿童的沟通,使其获得心 灵的启发,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2.儿童色彩学习的发展思考 艺术表现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技巧,部分教师在色彩教学中 只是一味地灌输与开展模仿训练,其结果是容易导致儿童停留 在审美本能和想象力的原始阶段。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需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的艺术表现[1]。有研究显示,儿童主要 通过生活和自然获得色彩类信息,通常情况下,绿色、褐色、白 色、棕色、蓝色的采集占色彩采集总体的65%。因此,对儿童进行 色彩启蒙教育最根本的是将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使儿童能从 生活中认识更多的色彩,如,自然中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及绚 烂霓虹,四季变化展现出的不同色彩,白天与黑夜天空颜色的变 换[2]。将色彩教育融入生活,儿童通过辨别与区分日常生活中的 色彩,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在幼儿时期培养了良好的现实观察能力后,随着儿童智力 和视觉的发育,教师可培养儿童对于色彩的想象能力。儿童心 理学家指出,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想象能力的重要阶段。儿 童的想象力特别丰富[3],教师应引导儿童大胆用色,积极调和颜 色,如蓝色的萝卜、绿色的兔子等。虽然儿童表现的可能不是教 师理解的现实的世界,但是在色彩学习中,教师应鼓励他们利用 色彩表达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保留儿童该有的天真。 让儿童从原始的想象力发展到创新思维,也可通过与其他 领域相互结合渗透激发潜能,如色彩与音乐结合。阿恩海姆曾 在《对美术教学的意见》一书中指出,牛顿光学认定七种基本颜 色正好与七音的全音音阶是一致的[4]。色彩学习基于这种跨领 域的整合,有助于儿童增广见识,丰富对事物的联想,在色彩学 习的过程中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的思考方式。 结语色彩运用背后蕴含的知识呈现出多维度特征,教师需要结 合儿童各方条件思考设定指引内容,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儿童建 立属于自己的色彩知识体系,即教学活动应充实儿童的色彩经 验,而不是灌输色彩概念并加以定义,这样才能让色彩学习成为 育人的良好途径。文章中的理论与讨论仅针对具有普遍性的儿 童开展,而特殊儿童的色彩学习也值得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利 用色彩学习丰富特殊儿童的心灵和生活。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认知行为障 碍群体中美术治疗的应用研究——以自闭症患者为例”(项目编号: 2019WQNCX171)。201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项目“认知行为障碍群体中美术治疗的应用研究——以自闭症患者为例” (项目编号:ky201915)。

参考文献:

[1]陈锐.基于儿童本位观的色彩教学新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8:27.

[2]黄云.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下的色彩启蒙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 (6):284.

[3]罗玉荣.儿童画教学之我见[J].双语学习,2007(10):73-74.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瞿灿,熊蕾,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