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公寓中的21岁青年——大龄自闭症患者无处安放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4-05-13 分类:自闭症故事 浏览量:28

养老公寓中的21岁青年——大龄自闭症患者无处安放的青春插图-西米明天

在济南市的一所老年公寓中,有一位21岁的年轻人,他的存在让这里充满了特别的温暖。他的名字叫广振,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养老者”。在这里,他与其他满脸皱纹、行动不便、偏瘫或长年卧床的老年人一起度过时光,虽然他的青春无处安放,但他的存在却给了老年人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端午节的前一天,志愿者们从济南各地纷纷赶来,他们带着糯米、大枣和粽叶,提前准备好了节日的食材。他们用心地泡发了糯米和大枣,让它们变得软嫩,以便于包粽子。除了粽子的食材,他们还从山上挖来了新鲜的野菜,准备包水饺,为老人们准备一顿丰盛的节日大餐。

包粽子看似简单,但对于广振来说,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志愿者们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包粽子,尽管广振学的很慢,但他却一直在努力。他拿着线头,放到鼻子下面轻轻闻闻,似乎在尝试感受这份节日的气息。

包好的粽子很快就堆成了一盆,志愿者们将它们分装到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冻保存。广振似乎明白了这个过程,他啊啊地比划着,帮助志愿者们将粽子放入袋中。

“广振进步真快!鼓励一下自己!”一个志愿者鼓励他。

广振拍起了手,这是自闭症患者常见的刻板动作,对广振来说,这是一种学习的标志,一旦学会,就永远不会忘记。

广振的故事开始于1997年,他出生时与正常孩子无异。然而,到了3岁,他还没有开始说话,这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忧。他们带着他四处求医,但当时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说过“自闭症”这个词。广振的自闭症症状虽然较轻,但他的沉默却让他的父母心急如焚。

到了2010年,广振13岁了,他被送到了日照的一个机构,呆了5年。正常孩子在青春期正该是长个子的时候,但广振却一直瘦瘦的,直到大前年,家人把他接回来送到老年公寓之后,他才逐渐恢复过来,吃东西也多了。

广振的妈妈说,把孩子送进养老公寓“纯属意外”,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当时他们想,那就试试看吧,呆一段时间,不行再接回来。结果没想到头一个月很好,广振很喜欢那里,走的时候还主动说妈妈拜拜,说明他真的喜欢呆在那里了。

在圣爱幸福家园,广振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从一个瘦弱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高大的青年。在这个老年公寓中,他逐渐学会了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事务,比如自己冲水解决大小便,系上围裙为老人们端送饭菜。他学会了与老人们相处,尽管大多数时候他选择沉默,但他的善良和耐心赢得了老人们的喜爱。

老年公寓中的老人们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有的偏瘫,有的患有血栓后遗症,有的小脑萎缩。83岁的吴银泉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患有小脑萎缩,每天早饭后,养老公寓的开办人张广芳都会让他叠餐巾纸,广振则会陪伴在他身边,一同完成这项任务。这个简单的活动不仅让两位老人找到了彼此的陪伴,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短暂的宁静。

广振的妈妈在生下他十年后,决定再赌一把,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妹妹。这个妹妹不仅聪明活泼,还能歌善舞。然而,大多数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经历了孩子确诊的打击后,再也不敢冒险要第二个孩子。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常常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走了以后,孩子谁来照顾?

广振因为能够自理生活、脾气好、不吵不闹,所以在养老公寓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落。对于他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安全的“蜗牛壳”,他可以在其中安静地生活。在大龄自闭症孩子中,他算是幸运的了。

两年前,义工们在老年公寓中种下了玉兰树,搭建了葡萄架,安装了铁栅栏,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小型院落。广振静静地坐在葡萄架下,观察着老人们包粽子,他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义工们手中的动作,似乎在尝试理解这份传统的节日习俗。

中午时分,义工们煮好了水饺,广振负责将食物送至每位老人的手中。他的饭量越来越大,面条吃了两大碗,水饺吃了两大盘。饭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静静地坐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广振在这个养老公寓中,陪伴着一茬茬的老人度过了他们的晚年,我们无法预测,这会不会也是他的未来。这位21岁的广振,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养老者”,与其他大龄自闭症患者一样,面临着无法安置自己的青春和未来的困境。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社会对于特殊需求群体的关怀和支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