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山模型
Sigafoos,Arthur&O'Reilly(2003)根据问题行为出现率的相关研究,将伴有智力障碍的发育障碍人士易见的问题行为归纳为以下两种。
① 攻击性行为(他伤行动):用手敲打、说脏话与谩骂、用东西敲打等。
② 自伤行为:用手和其他的身体部位敲打头部、咬、用东西打头、用头撞东西等。
特别重度的自闭症人士与其他的障碍人士相比,问题行为的出现率最高(Sturmey&Vernon,2001)。由之前所述的自闭症的主要症状(障碍特性)导致问题行为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使用的“冰山模型”(Schopler,1995)加以说明。冰山在海面以下看不见的部分比海面以上看得见部分要大得多,冰山的90%都在看不见的海面以下。问题行为浮在海面上,自伤行为、他伤行动和破坏东西等问题行为谁都会马上发现。可是与产生问题行为相关联的因素因为在海面以下,不细心观察的话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充分理解在海面以下的引发问题行为的因素,不想方设法加以应对的话,问题行为很难得到改善。
二、与社会性沟通相关联的障碍
问题行动具有沟通功能的情况特别多。当我们不能用语言表达“想要〇〇”“想做〇〇”“不想做〇〇”时,心情就会变得烦躁。如果烦躁情绪高涨的话,就会自行随意地拿走想要的东西。此时如果有他人阻止其行为,重度自闭症人士就容易出现伤害前来阻止的人的行为(他伤行动)。另外,被强令做困难的课题和不想做的工作时,则容易发生将课题的教材和制作用材料扔向窗户砸碎玻璃等行为(毁坏东西)。
另一方面,重度的智力障碍人士由于语言表达的发育受到限制,而没有发音或者只有极少的发音的人士较多。因此,经常因自己想做的和不想做的事不能向对方传达而陷入沮丧状态。当想要表达这些要求时,重度智障人士就会通过发声以外的问题行动来代替沟通。如此这些因为沟通技能的缺乏而引起问题行为的情况非常多,如果不促使其获得某种沟通手段的话,问题行为难以改善。关于问题行为与沟通的问题,我们将在第3章详细介绍。另外,在第7章介绍的智力障碍人士福利院支持的个案,是使用图片交流沟通系统(PECS)进行沟通从而改善问题行为的计划的个案。
三、偏执与同一性
自闭症人士在一成不变的状态下,情绪稳定、容易行动。但当稍微与平常不同的情景、状况出现时,就容易产生混乱。所谓同一性的偏执是指,对与平常相同的情景(同一性)抱有强烈的欲望。有一个刚来幼儿园不久的自闭症孩子,如果看到幼儿园的大门稍微开着的话,马上就会跑过去将大门关闭。早上孩子们陆续不断地开门进入幼儿园,那个孩子就不断地把大门关上。如果阻止其关大门的行为,他马上就会发出怪声并且大哭起来。像这样的情况,在年幼的自闭症孩子身上经常出现。
幼儿的个案,就是由于对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的偏执,而对没有喜欢的卡通形象图案的衣服产生强烈的抵触。也可以说对特定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偏执(偏执于有同一卡通形象图案的衣服和鞋子)是与自闭症的障碍特性有关联的。
四、感觉的问题
自闭症人士中有不少人对于特定的感觉刺激会表现出过剩的反应,或者对特定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其他的孩子正非常愉快地欣赏着音乐,也有自闭症人士要捂住耳朵。关于听觉敏感方面的例子,还有以下五种情况。
● 听到的周围的所有声音都很重,因而不能取舍选择听取特定的声音。
● 讨厌婴儿的哭声,有时还会去打哭着的婴儿。
● 因为讨厌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的声音而不参加运动会。
● 因为感到烟火的声音可怕而不去观看烟火。
● 因讨厌吸尘器的声音,在母亲打算使用吸尘器时发出怪声。
感觉的敏感性也是导致很多自闭症人士出现偏食问题的重要背景因素(Cho&Sonoyama,2013)。除食物的味道(味觉)以外,由于舌头对触感(触觉)、外观(视觉)、热气(温觉)等具有敏感性,而导致不能摄取特定的食物,这样的情况也很多。
一听到竖笛的声音马上出现非常强烈的嫌恶感,不能忍受继续待在教室里,从而想逃离教室。然而,任课教师不理解他为何要忽然离开教室,于是就用尽全力制止他,他为了逃离讨厌的环境,即使受到教师的阻止也会将教师推倒后逃跑,因而推倒教师的行为被看作了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认为,此个案中的男孩所产生的攻击性行为的主要的背景因素与男孩的障碍特性的感觉敏感性有很大的关联。
五、认知曲解
自闭症人士在心理上的认知特性的障碍,是推测他人的想法、感情、意图时存在困难。自闭症人士对于正确地理解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有困难,容易出现自我专断的错误理解。因此,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况都是问题行为出现的背景原因。
自我专断的错误理解又称作“认识曲解(cognitive distortion)”。所谓“认识曲解”就是“对现实世界出现的事情非现实的、不合理的、对事物歪曲的看法、解释、想法”。错误地理解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关联性,由于解释不恰当,使得自己的情绪下沉,将事物向悲观的方向考虑。也由此增加了各种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伯恩斯(Burns,1980)认为,在正常人的认知过程中,针对接踵而来的好事、坏事、无意义之事(“现实世界”)会一个一个地进行解释(“想法”:有跌入认知曲解的可能),并根据此结果提出了人们的“感情”不是由现实世界本身,而是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来决定的图式理论。他将那个出现错误“想法”的情况定义为“认知曲解”,并举出了下列10种类型的事例(Burns,1980)。这些认知曲解有可能是不伴有智力障碍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障碍的人群所出现的问题行为的主要背景原因。
① 全部都有或者完全没有的思考方法:对任何事情使用要么黑要么白的思考法。如果稍微有些失误就认为是完全的失败。
② 有过度的普遍化倾向:当一个不好的事情出现后,就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一样。
③ 心理滤除:只偏执于一个不好的事情或东西,对其过度烦恼地考虑,看现实的目光一片漆黑。
④ 负面的思考:因为不知道为何自己做得很好的事情被忽视,因而觉得生活全部都是负面的、低落的。
⑤ 结论的飞跃:没有根据却得出悲观的结论。
⑥ 过大解释(毁灭化)与过小解释:过大考虑自己的失败,过小低估自己的优点。反过来,过大评价别人的成功,漏掉别人的缺点。
⑦ 用感情判断:认为自己忧郁的感情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⑧ “应该”的思考方式:想要做事时先考虑“~应该做”“~不应该做”。
⑨ 贴标签:对极端的形式有“过度普遍化”倾向。失误时不考虑自己怎样失误,而是认为“自己是落伍者”等,给自己贴标签。
⑩ 个体化:当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在自己没有责任的情况下也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第1章 自闭症与问题行为有以上这样的认知曲解的话,通常,即使没有出现容易引起情绪不安的不安感、抑郁感、罪恶感等情况,也会出现由认知曲解引发的强烈的不安感,容易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如果问题行为的背景原因中有认知曲解的话,那么就有必要考虑对认知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