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评估方法有哪些(ABA应用行为分析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6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417
在建立问题行为的对策之前,需要对对象者的特性以及问题行为发生的程度、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评估。
一、对象者特性的相关评估
如第1章所述,将对象者的各种特性视作问题行为背景因素的例子并不少见。此时,就需要对对象者的行为倾向、感觉特性、认知能力强项、认知能力弱项、喜好、身体状态变化、生活模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而不是只局限于问题行为本身。
例如,对容易钻牛角尖的孩子来说,细微的计划变动就有可能成为恐慌的诱因,而对感觉敏感的孩子来说,其他孩子完全不在意的声音可能就会成为他离开教室的诱因。或是在认知能力有某种缺陷,由于对语言说明及指令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出现了不适合该情境的不当行为,对学习课题不理解就可能容易引发离席等逃逸行为。或是兴趣很单一,对活动或教学材料的喜好很极端,能够积极参加有兴趣的、喜欢的活动,而完全不参加没兴趣、讨厌的活动、课题。像这样由于活动、课题不同,而导致在参与时表现得很极端的例子也不少见。再有,身体状态的变化、是否带病等情况也经常成为引发问题行为的背景因素。特别是有沟通障碍的对象者,在不能很好地描述、表达自己身体状况的时候,就需要建立每日健康检查、定期体检等完善的检查体制。活用“家校联络簿”,从家长处了解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
这些与本人特性相关的评估信息,可以从学校、设施的每日行为观察中获得,也可以从家长处获取孩子在家庭中的信息。
关于认知能力,不仅需要进行行为观察,还应通过实施韦克斯特儿童智力量表(WISC-Ⅳ)等标准化心理测试,从结果的反馈中,了解认知能力的强项和弱项。
二、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behavioral assessment)是指对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潜伏时间、强度、前因状况、结果状况等项目进行的测定。以下是具体的操作顺序。
① 为了不论观察者是谁都能对该行为进行记录,首先需要具体地定义目标行为。如果定义暧昧,在观察者变更时,就可能会导致行为记录出现偏差,从而致使评估的结果不准确。
② 根据评估的目的,从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前因和结果状况中决定需要测定的内容。以离席行为为例,除了离席发生的频率之外,还需要记录持续时间(即每次离席的时间长度)。再以自伤行为为例,除了记录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外,在多数情况下记录自伤行为的强度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只能了解目标行为发生时的状态,而为了了解目标行为发生的原因,我们还需要对行为的前因和结果状况进行记录。
③ 根据需要记录的内容,从实际实施可能与否的考量出发,决定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④ 尽量制作简单明了的记录表。
⑤ 准备观察记录必要的用具(文具、摄像机、电脑等)。
⑥ 进行观察记录。
⑦ 整理记录。
⑧ 以获得的评估信息为基础,建立指导、支持计划。
行为评估可以分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种。直接方法是直接观察目标行为发生的场景并记录,可以先用摄像机录像,事后再一边播放一边记录,如此可以获得准确性较高的记录。间接方法则是对熟知目标行为的人(本人、家长、教师等)进行访谈,记录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准确性较低。
三、功能性评估
在考虑应怎样对问题行为干预时,只评估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问题行为发生的程度是不充分的。这些评估不足以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此时,通过使用功能性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或是ABC分析(A-B-C analysis)来确定问题行为发生的各种要因,再根据其结果来研究、建立干预方法是比较常规的做法。
最初关于功能性评估的重要研究是岩田、多尔西、斯里夫、鲍曼和里奇曼(Iwata,Dorsey,Slifer,Bauman&Richman,1982,1994)的研究,他们对9名智力障碍儿童的自伤行为和强化物的功能性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各种自伤行为的持续出现与特定的强化物有关,并指出各种自伤行为所拥有的功能(对环境的效果)是各不相同的。之后,杜兰德和克里明(Durand&Crimmins,1988)提出了“发展的动机评估表(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MAS)”,并推导出了问题行为具有 ① 获得注目 ② 逃避厌恶事态 ③ 要求物品或活动 ④ 获得感觉刺激中的某个功能。渐渐地,功能性评估被当作确立问题行为干预方法的工具(Carr,Levin,McConnachie,Carlson,Kemp&Smith,1994;Durand,1990),查找并确定与问题行为发生相关的因素,通过操作这些因素来达到改善问题行为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对与问题行为的发生相关的前因状况,以及与问题行为的维持相关的结果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取前因(A:antecedent)、行为(B:behavior)、结果(C:consequence)的英文首字母将之称为ABC分析。
四、ABCDE分析
将前因分为辨别刺激和已形成事件的ABCDE分析(A〔前因:antecedent〕、B〔行为:behavior〕、C〔结果:consequence〕、D〔辨别刺激:discriminative stimulus〕、E〔已形成事件:establishing operation以及状况:setting event〕)。表2-1展示了ABCDE分析的概要。从建设性对策的观点出发,不仅仅是对问题行为,对恰当行为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ABCDE分析,可以得知存在怎样的因素(前因)的时候该行为容易发生,该行为发生之后存在怎样的因素(结果)的时候该行为能得以维持。如果能获得这些信息,那么自然可以知道该行为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