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方法ABA的定义与特征(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7个基本要素)
发布时间:2022-05-12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174
以ABA的视角,ASD是因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系列行为障碍,引发一系列的行为症状,且这些症状可以通过与环境建构的互动加以改善。ABA发展之初和实践运用,一直强调具有社会性意义的行为,其使用方法和策略具有实证研究支持,能够证明行为改变是因为有效的介入策略。研究显示,孤独症学生在传统环境中的学习必然困难重重,运用ABA策略把目标细分为可以实现的小步骤,每一步的实现都会在评估基础上给予辅助和强化,如果教学方法和环境得当,孤独症孩子完全可以呈现有效的学习行为。
ABA定义与特征
1.定义
ABA是一门发端于行为科学,致力于了解及改善人类行为的应用学科,是行为科学原理的实践与运用。其策略是由行为原理所发展出来的,以系统化的介入增进有意义行为,并通过实验来证实引起行为改变的变量。可以说,ABA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但又超越了传统心理学范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ABA逐渐成为孤独症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和学习理论,提示了有效的学习实践规律。实践证明根据该理论和实践规律所设计的应用行为分析教学策略,例如:示范、塑造、连锁、提示、肢体辅助等,对提高孤独症孩子的学习有显著效果。ABA的教学是将目标任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直到掌握所有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任务。ABA操作的核心原理是根据儿童能力水平确立学习目标,并为其设计教学情境和选定强化物,以操作制约方法去改变儿童的行为问题,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来塑造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问题行为。
2.ABA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可以从两方面了解ABA的基本特征,一是反映其本质属性的基本要素,另外就是反映其实践意义的功能特性。
ABA的先行者Bear、Wolf和Risley强调,ABA应包括七个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既体现了ABA的基本特色,也是运用ABA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即:
(1)应用性(applied):
强调ABA的个性化、实用性和功能意义。个案评估决定教学目标,改变后的行为要有社会功能,即有效改善行为的目的是能够加强和改善人类生活,要干预的行为是对干预对象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性的社会行为,如社交、语言、教育、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职业、休闲娱乐等社会性行为,同时动员(帮助)其社会环境做积极的变化,使干预对象的行为改善更积极而有效。
(2)行为性(behavioral):
指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评估性,是指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活动或反应,对ABA研究对象和行为特性的界定。ABA是行为的(of behavior)研究,而不是关于行为(about behavior)的研究,在实践和研究中,该行为是“需要改善的”,而且该行为是能观察、可测量、可评估的客观变量。
(3)分析性(analytic):
指行为功能和行为改善变量的可证明性,体现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评量行为干预的效果,行为分析师要了解需要改善的行为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和决定该行为,并可以通过实证依据证明控制这些相关因素就可以改善行为。
(4)技术性(technological):
指ABA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这也是体现科学的基本要求之一,ABA要求界定行为和操作程序,通过这个操作规程可以使其他使用者得到相同的结果。
(5)概念系统性(conceptually systematic):
指ABA系列操作原理具有严谨而完善的理论依据和体系,对各种定义明确且互相关联,这些原理可以和实践运用联结,这是ABA体现科学属性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6)有效性(effective):
体现ABA的实用价值,评价以ABA为理论根据的康复教育结果的有效性,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还需要联系干预对象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7)泛化性(generalization):
指ABA干预结果的迁移性、类化性,行为在经过介入后会有持久的变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响的和未接受介入的),而且这种效果在环境改变(不同环境)时一样可以出现,使干预对象的社会功能得到提高。
ABA除了反映其本质属性的7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不少反映其实践意义的功能特性,主要体现在正向性和规范性,有完善的职业伦理、有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有科学的运行程序、有开放的发展框架,这些特点使ABA的生命力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