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训练指南: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发布时间:2022-09-03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363

在培养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前,处于自闭症世界之外的我们,必须首先亲近他们,熟悉他们的思维和视角。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要乐于走出自我,真正地去体会主宰着孩子们的举止、反应、思想和感觉的自闭症思维方式,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培养社交能力。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训练十分重要,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进行社交训练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去进行?怎样才能让训练更有效果?

01

社交训练的原则

01

科学性

我们不能凭空去设定孩子的训练目标,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备各种能力。我们应根据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规律,评估孩子实际能力,从他目前新达到的能力开始由浅入深地设计和实施社交互动游戏和活动。

02

一刻也不闲着

尽一切可能,不让自闭症儿童独自闲(忙)着,也就是不能让孩子有机会处在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之中。当孩子独处时,他们多半是在进行着一些刻板的局限的活动,也许很安静,但却是自闭状态。

必须尽可能予以终止。但是如果孩子是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绘画、写字、摆积木等,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纳,但是也不可让他沉迷其中。

如果可能,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除去训练计划中的特定训练活动,其他时间应确保孩子总是处于与他人(家长、老师、同龄人等)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这就能保证干预达到最高强度。

03

随时随地

社交训练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小孩发生接触了,就可以进行社交训练,包括吃东西、玩耍、取物、散步、购物、做家务或其他事情。无论孩子是否合作,家长都要想方设法和孩子发生联系,包括各种的模仿、跟随、吸引、挑战、设置障碍。

04

快乐有趣

用尽一切办法,使孩子觉得跟父母的互动是快乐有趣的。社交训练的过程必须强调"无快乐、不康复"这样一条准则,孩子应是基本快乐的,父母也需要快乐,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训练的初衷,才会让孩子愿意配合,让家长可以坚持。如果满眼就是孩子哭闹、父母心烦,那是不可能长期训练下去的。

儿童社交训练指南: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插图-西米明天
05

充分利用需求

不要包办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动,不要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以免扼杀孩子的自主需求,甚至还额外“制造"需求。

例如将孩子喜欢的物品放在他知道或看到但拿不到的地方,让孩子想吃、想喝、想玩,孩子不能轻易得到但感到焦急,这时候就更容易主动提出需求,产生了与人交往的机会。

这时家长要装作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继续制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不要“聪明”地立即满足;逐渐地让这样的交流需要双方来回互动更多个回合才能完成,就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设计更多的社交训练。

06

精心设计

根据孩子的兴趣,想方设法创造社交互动机会;珍视孩子每一个互动信号,绝对保证这个交流信号得到恰当的回应;制造各种生理和心理类型的"饥饿”,让孩子有提出要求的机会,从而开始一次互动交流过程;刻意"折腾",将一个简单的生理需求或行为动作演化为有多个回合的互动交流活动。

在进行社会交往训练中,训练师和家长要注意刻意设计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活动。

一项活动是否具有社会交往性质取决于这项活动是否包括有:

合作性、帮助性、竞争性、分享性、参与性、轮流性、规则性、情感性、描述性等元素。那些单个人独自就可以完成的活动,例如看书、画画、摆积木、玩弄物品往往就没有交互性(当然如果加以利用,也可以有交互性)。

而例如捉迷藏、抛接球、下棋、打牌、锤子剪刀布、丢手绢、红灯绿灯亮、分果果等游戏就有较好的交互性。

早期的交往互动活动主要是指父母与孩子一对一、面对面的活动,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其他儿童,或者在小组或团队中开展交往活动。

07

无声胜有声

因为孩子的重要特点就是不懂得使用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交流的手段,所以社交训练更应该强调这些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时,不一定都需要说话,相反则更应该多用动作,并且表情丰富、真实而略带夸张,使孩子不得不注意、关注并学习我们的非言语交流方式。

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我们应首先使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交流方式,最后才使用语言。尽管语言是我们很重视的能力之一,但我们并不特别强调单纯语言的获得,家长若在训练中用到语言,也应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夸张的语气。

用眼神交流:

家长要时刻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目光与你接触的瞬间,并立即做出反应;引导孩子每次与人交流时都要有目光对视。

用表情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表情作答,例如用微笑表示同意赞许,用皱眉表示反对,从而起到表情导引的作用。

用动作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动作作答,例如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用食指指向物品,用头部的转向表示方向,等等。

最后才用语言交流(尤其对于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将语言放在交流方式的最后是有一定含义的。尽管语言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却不能将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对部分语言相对好的自闭症孩子(主要指语言过多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语言有时可能是有害的!

而对于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我们至少是要将其他形式的交流与语言交流结合起来呈现才是恰当的,必须尽量避免训练者单纯用语言和孩子交流,例如说话也不看着眼睛、居高临下地和孩子说话、用大人才懂得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语言交流。

08

主动出击,不被动应对

在家庭进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时,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总是被动地跟在孩子后面处理各类行为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这样干预的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父母或老师在主导着每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主动设计各种社交游戏和经历,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准备完善的备选处理方案。

09

遵循孩子的兴趣

有的时候,孩子自己的活动也是有意义的,父母可以加入进去,顺着孩子的兴趣展开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哼曲、搭积木,在这个过程中把上述的社交成分融入进去。

02

家长如何教孩子社交互动

01

搭建合适的社交情景

激发孩子社交沟通动机

营造孩子喜欢的环境,激发他主动与他人沟通:如在旋转游戏中忽然停止,只有当他主动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旋转。

营造孩子需要他人协助的情景:如把孩子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子里,在他跟前不时地晃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刺激他向人寻求帮助。

互动游戏中进行角色转换,轮流进行某活动:如在躲迷藏的游戏中,轮流扮演寻找的人与躲藏的人。

一些天然的生活场景也要利用起来:如让孩子辅助接听电话。

对孩子的社交行为给予积极反应

动作回应:如竖大拇指、注视孩子、拍拍肩膀、亲吻等。

话语回应:如表扬语「你刚才....,真棒」等。

儿童社交训练指南: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插图-1西米明天
食物奖励:如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奖励食物一次(食物最好是他平时不能轻易得到的)。

其他奖励:如孩子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允许他做喜欢的旋转游戏一次。

02

寻找合适的社交介质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社交故事书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友谊、同伴冲突的书,通过讲故事,或是漫画式对谈——借着简单的人物图形、符号、文字和颜色,促进自闭症孩子的纸上交谈能力。

儿童社交训练指南: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插图-2西米明天
还可拍摄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片段,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谈论什么是适当或不适当的社交行为,从而作出纠正。

03

创造合适的社交团体

(1)为孩子制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实地体验:散步时多带孩子认识学校和家附近的社区环境;

积极参与:有些学校会组织课余的小型跨校活动,多参与,多融入,扩展孩子生活圈子,体验群体生活;

安排服务社群的活动:如探访老人、清洁社区等,培养他们乐于服务社会的态度;

亲人间的走访:与亲友或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加自闭症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

训练自闭症孩子与他人的接触

培养自闭症孩子对人的兴趣。例如:按自闭症孩子的喜好进行游戏。

引导自闭症孩子与他人目光接触。

目光对视训练注意事项

刚开始训练时难度要低,只要儿童将目光注视到我们后就给强化物。

进行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把对视的时间逐渐延长,例如从原来的1秒,逐渐增加到3秒。

强化物要经常改变,以保持儿童对它的兴趣。

每次对视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2分钟,以免儿童产生厌烦情绪。

最终目标是不拿强化物,只要我们发出指令:看我,儿童就能够与家长进行对视。

可以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巩固练习,已达到泛化。

(2)引导自闭症孩子进行社交模仿

语言和游戏技能的发展与模仿关系密切。因此,对孩子来说,学会如何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自发地模仿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加入来回的「社交游戏」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其间轮流相互模仿。在互动过程中,由家长完成大多数的模仿;我们只期望孩子每1~2分钟模仿你一次。

04

社交模仿训练策略

反向模仿孩子

使用玩具、手势、身体动作和发声来模仿孩子所有的游戏,这项技术为教导社交模仿奠定了基础,因为孩子认识到模仿是一种来回互动。当你运用模仿孩子时,有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玩具会有所帮助。

描述你的模仿

描述一下你和孩子正在做什么,强调你正在做相同的事情。对你和孩子的游戏进行连续的「实时报道」,这就像是自言自语。

儿童社交训练指南: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插图-3西米明天
例如,如果你正在示范如何玩一辆小汽车,你可以说「呜,呜」或「推车子」。当描述你的游戏时,确保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的。

示范希望孩子模仿的一项技能

一旦你已经开始模仿孩子并对模仿进行描述时,获得孩子的关注并向他示范一项新技能。然后提示孩子模仿新技能。你可以根据孩子的目标来选择示范如何玩玩具或者示范手势。

等待

当你对一个动作进行示范及描述后,停下来,等待。

给孩子提供自发模仿你动作的机会。如果孩子无法进行自发模仿的话,重复三次,示范相同的动作并使用相同的言语。

提示模仿

当你做出三次示范后,如果孩子仍然无法进行模仿的话,你可以使用言语指令,比如「你来做」。

如果他还没有反应的话,那你可以辅助孩子的身体来进行模仿。

给予强化

一旦孩子对你进行模仿,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并在下一分钟让他玩喜欢的玩具。

对孩子来说,能做到与你的动作大致相当要比准确完成一个特定的动作更加重要,因此,确保对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模仿进行表扬,即使并不完美。一旦孩子已经做出模仿,你应该反过来模仿他。

03

如何在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下面我们以场景为例,来和大家讲讲怎么在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01

上厕所

跟孩子说“上厕所喽”或“尿尿喽”,然而,走到卫生间门口,打开门,发现爸爸在里面,我们就把门关上等一等,这里就体现了”轮流”这个社交元素。

02

穿衣服

我们知道孩子喜欢红色的衣服,但是我们同时拿出黄色和红色的,如果他不瞟一眼红色的衣服,我们就拿黄色的给他,他大喊一声“啊”开始产生抵触,妈妈说:“哦,你要红色的啊。”

但是孩子不会指,妈妈就拉着他的手指,然后说:“红色”,也许半个月以后,孩子也会说:“红色。”

03

吃早饭

早上吃早饭,在孩子面前放一个馒头,孩子“啊啊啊”乱叫。我们想让他学会指,在旁边放一个热乎乎的包子,他往那一看,妈妈就夸张的说:“哇,热腾腾的的包子,吃包子,吃包子,吃包子。”说三遍之后再把包子给孩子。

孩子过阶段之后,就会发现他指一下包子比较快。这孩子就因为生理需求产生了指向性的动作。这个时候,孩子就学会如何用手指指物了。

04

出门

走到门口要出门了,我们不着急开门,让孩子去说“门”或“开门”,孩子不会说,我们就引导:“开门,开门。”或者唱《芝麻开门》也可以,然后再把门打开,过段时间,孩子就自然地学会说“开门”了。

05

举高高

爸爸把孩子举高高,两个人玩的很开心,但是孩子没有跟爸爸产生对视。爸爸就在孩子玩得很高兴的时候选择不举了,这时候孩子就“啊啊啊”的开始叫,或者说:“爸爸,举。”并开始看着爸爸,想让爸爸继续举他。这就产生了对视,也激发了孩子的语言。

生活的一切常规、行为或过程都可以加入社交的元素。而加入“社交元素”之后,这些行为或活动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强化物是“自然的,孩子期望、喜欢的好结果”,而且连所谓的“泛化”也省了,因为这就是真正的生活。

孩子的社会交往,是我们一生中都在努力的目标。以上社交训练内容,适合随时随地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训练中。当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越接近生活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