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问题行为及解决办法:行为的ABC分析(二)

发布时间:2022-10-25 分类:ABA专题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92

自闭症的问题行为及解决办法:行为的ABC分析(二)插图-西米明天

二、行为

教师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进行记录时,需要明确行为的主要特征:

1、行为是具体且可观察的

行为并非是个体静态的特征,而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场景下具体的行动。例如,我们经常说自闭症儿童上课“不守纪律”,但是这里的“不守纪律”是一个主观的评价,而非客观的行为描述。对于行为的定义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以及可描述的。我们可以用更为明确的如“上课走动”“拍打桌子”“发出声音”来定义不守纪律的行为,而非仅仅使用主观性的描述为孩子贴上“不守纪律”的标签。

2、对于行为的测量具有多维度的指标

我们要求教师需要关注的行为,是具有一定尺度和标准而可以测量和记录的,只有可以测量的东西才可以使用科学的数据来支持其合理性。对于“行为”而言,可以测量它的频率(小明一个小时内咬了五次手指甲)、持续时间(小红坐在地上哭了五分钟)、强度(明明用八十分贝的声音尖叫)等。

3、行为的发生必须要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个外界环境可以是指物质环境,也可以指人文环境(别人或者自己)。例如,当按动电灯的开关,灯亮了(对物质环境产生了影响);当孩子大声喊“妈妈”,妈妈过来了(对人文环境产生影响);当吃了两个大大的包子,感觉肚子好饱(对自己产生了影响)。

三、行为的后果

一个行为增加或者减少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其后出现的那个后果。后果越是自闭症儿童所喜欢的,行为就会出现得越多,后果越是个体所厌恶或者逃避的,行为就会出现得越少。要改变行为发展的趋势,对于前事的调整改变的确有一些作用,但是更为关键和根本的还是对于行为后果的操纵,因为后果是导致行为趋势变化的最根本原因。

自闭症儿童躺在地上哭闹时,妈妈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给了孩子一包零食,那么妈妈给孩子零食的行为就无意中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以后孩子想获得零食时,就有可能采用躺在地上哭闹的形式。这个例子中,获得零食是孩子喜欢的后果,因此会强化孩子哭闹的行为,增加哭闹行为日后发生的概率。

如果行为的结果是自闭症儿童厌恶的,则孩子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例如,孩子碰到水壶被烫了一下,孩子以后摸水壶的概率就有可能降低。被烫到会令孩子产生疼痛,孩子会厌恶或者逃避这种疼痛,而减少摸水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