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自闭症孩子互动能力:互动教学的10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06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195

如何促进自闭症孩子互动能力:互动教学的10种方法插图-西米明天

在《More Than Words》系列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了如何通过跟随孩子的引导来创造互动。那么问题来了,有互动了,怎么能够互动得更久一点呢?

互动讲究的是“你来我往”,彼此之间都要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有发起、有回应,才能让这场互动流畅地进行下去。但是自闭症孩子可能很难知道什么时候他要互动,以及他该如何互动

所以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提示孩子来帮助他互动的方法,有两大类:

直接提示和自然提示。

这两者很好区分。

比如,你快过生日了,你和爱人在逛街的时候,你看中了一条项链,你指着项链对爱人说:“买它。”

——这是直接提示。

如果你隔着橱窗,充满期待地欣赏这条项链,久久不愿离开。

——这是自然提示。

好啦回到正题,我们来一一解释两类提示中的不同方法。

告诉孩子他应该做什么,尽量避免他做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当你给孩子直接提示时,你可以为他做全部或部分的动作。

1身体辅助

当孩子在玩游戏、做活动、或者唱歌的时候,可能需要你温柔的身体辅助,才知道如何做出互动的动作。身体上的辅助可以帮助孩子做出特定的手势或动作,让他准确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但是注意不要过度使用身体辅助,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依赖你的指导。

举个例子

妈妈和小明一起唱“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拍手!拍手!”时,她辅助小明的身体来做出拍手的动作,这样小明就可以在歌曲中和妈妈保持互动。

你也可以用身体提示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时,抚摸孩子的背部、胸膛、手臂、肩膀或者脸庞,让他注意到你或事物。

举个例子

小明玩了一次滑滑梯后准备跑开,爸爸一边对他说:“小明,再玩一次吧!”一边抚摸他的肩膀引导他回到滑滑梯旁。

2行为和语言示范

当你给孩子示范时,你是在提示他模仿你的语言或行为,向他展示你期望他可以做什么、说什么。在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之前,你“代替”他完成了互动

示范之前,你可以先放慢速度、重点强调,以此确保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这样示范才会是有效的。

举个例子

饭桌上,爸爸和妈妈联合“演戏”向小明示范如何说人称代词“你”和“我”。妈妈指着爸爸问:“你还要蛋糕吗?”爸爸举起手说:“我还要蛋糕。”

为了鼓励孩子自主轮流互动,试着尽快撤出示范,或者使用不太直接的提示(后文会讲到)来替换。

3口语指导

*《More Than Words》中的口语指导和我们熟悉的“应景式旁白”有一点点“冲突”,大家可以先了解这种方法,再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

“你说...”、“说...”、“告诉我...”等这种提示有时候很有用,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下,你可以明确地指导孩子对别人说什么。

举个例子

小明看到小红在玩皮球,他也很想玩,但是他不知道要怎么做。妈妈对他说:“说‘我想玩’。”

需要注意的是,频繁的口语指导会带来两个问题

①打断自然的对话。

②孩子有仿说倾向,分不清哪部分是指导,哪部分是他应该说的话,因此重复全部你说的话。

如果孩子无法分辨,那么你可以使用示范。

如果你习惯了发出口语指导,那么也可以稍作改良,帮助孩子分辨。你可以用单调平静的语气说出“说”,然后切换语气,用强调和生动的语气说“我想玩”。或者你也先轻轻说出“说”,然后拍拍孩子的肩膀,用日常说话的语气说“我想玩”。

4部分示范

部分示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为上的,一种是语言上的。

使用部分示范提示孩子完成某个行为:在开始时你做一个动作,等待孩子在你的帮助下或自己独立完成剩下的动作。

举个例子

妈妈唱儿歌“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唱到“鼻子”时,妈妈拉着小明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等待小明完成接下来摸她鼻子的动作。

使用部分示范来提示孩子说话,也叫“填空”:说出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开头,等待孩子补足剩下的语言。

举个例子

爸爸拿起饼干对小明说:“饼......”,等待小明说出完整的“饼干”。

一开始可以是你说得多,孩子要填的空少,随着孩子的能力提升,逐渐变为你说得少,孩子要填的空多。

1视觉提示

视觉提示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而且还能不断提示孩子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做什么、说什么。我们常见的各种路标、地点指示,某项日常活动的步骤流程图,图片程序表等等,都是视觉提示。

*视觉提示的内容过于丰富,后期会有专门的章节慢慢讲,这里就不展开啦!记得关注我们不错过哦~

2提问

向孩子提问题,会让他参与到对话沟通中来。以下是常见的问题类型:

选择性问题,如“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

“是/否”类问题,如“你想喝牛奶吗”。

回答“是/否”类问题比选择性问题稍难一点儿。先教孩子说“不”,再教他说“好”。因为孩子更需要一种表达拒绝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哭闹和发脾气。

“5W1H”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什么(What)”、“谁(Who)”、“哪里(Where)”、“什么时候(When)”、“如何(How)”和“为什么(Why)”。

孩子可能会先学会回答“什么”类的问题,然后再回答以“谁”或“在哪里”相关的问题。而“什么时候”、“如何”、“为什么”的问题会比较难。

不多,要小心太多或太难的问题,避免让对话陷入“你不停问问题,孩子不停回答”的模式。这样的话,孩子会很被动,充满压力,也可能会导致他重复你的问题,向你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如果你的提问对孩子的沟通能力没有帮助,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①少提问,多提供评论和语言示范。

②问简单点的问题。

③提出问题后,你开始部分示范,回答一些内容,留一点等待孩子“填空”。孩子完成“填空”后,你再试着重复问同样的问题。

3指令

只要不给孩子太多指令,简单明了的指令可以帮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孩子,你可以给他一些关于该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指令,为以后的社交场合做好准备。指令可以以视觉的形式直观呈现。

4非语言暗示

放慢速度、停顿、向孩子倾靠身体、充满期待地看着孩子,这些都是有效的暗示(特别是与语言暗示相结合时)。这些暗示向孩子表示轮到他来互动了。它们都是一些最自然的暗示,你和孩子玩耍的时候会经常用到。

举个例子

小明骑在爸爸的腿上玩摇摇马游戏,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爸爸稍作停顿,期待地看着小明。小明扭动着身体,以此回应爸爸,他还要玩呢!

5语言暗示

如果孩子对语言有很好的理解力,你可以用语言暗示巧妙地来提示他。比如,为了促使孩子找你要他最喜欢的玩具,你可以说:“该玩会儿咯!”或者为了提示你的孩子关注一些不寻常的情况,你可以说:“哎呀,快看!”

6评论

评论,指的是你为了回应孩子的兴趣,或者与他分享你的想法,而做出的简短的评论。通过对某个话题发表一些评论,可以启发孩子新的想法。当你想让孩子在对话中轮流发言时,你可以试着发表评论,然后充满期待地等待。

举个例子

妈妈带小明去面包店买面包,妈妈说:“我要吃一个菠萝包,你想吃什么?”小明说:“我要甜甜圈。”小明先听到了妈妈的评论,他就更容易回答问题了。


以上所提到的提示方式,并不是单一使用的,我们往往会组合起来,同时给孩子两三种提示。

比如,饭桌上,妈妈给小明盛面条时,她用筷子夹起面条,说:“这是......”期待地看着小明,等待小明来“填空”说出“面条”。

这个过程中,妈妈就使用了视觉提示(面条),非语言暗示(期待的眼神),以及部分提示(“填空”)。

同时,这些提示也可以和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的场景设计思路,比如引导孩子提需求和制造“意外”等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至于什么类型的提示最适合你的孩子,你是最好的评估者。你可能会从使用最直接的提示开始,然后逐渐转向更自然的提示。

最终,最自然的提示永远不需要“撤出”,我们在生活中非常需要它们(想想开头那个买礼物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