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请让幼儿远离电子产品)
发布时间:2022-12-07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43
幼儿园加餐时间,教师叮嘱幼儿请勿把牛奶洒在桌子上,小朋友西西说:“牛奶洒在桌子上,可就芭比Q了”。
幼儿园离园时间,幼儿排队出园,此时一位家长的手机铃声响起“爱你孤身走万巷……”,幼儿们立马呼应上,紧跟着唱起“爱你不跪的模样……”,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孤勇者》是儿歌了。
幼儿紧跟时代的潮流,一手掌握流行文化和流行词,而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了养护人员的日常用语就是电子产品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电子产品对幼儿的影响。
现在的幼儿接触手机、ipad的时间过早且过多,作为父母绝对是有责任和义务控制幼儿接触这些现代多媒体电子设备。一来,对于他们的视觉能力发展绝对是不利的;二来,有很多研究发现,过早的接触这些电子设备对于幼儿的注意力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电子产品对幼儿身体的伤害
首先,许多液晶屏幕产品都有异常高能蓝光。蓝光是显示器中对人眼伤害最大的光线。
其次,电子产品上的影像时频繁闪烁变化的,孩子为了看清屏幕上的内容,睫状肌必须跟着影像的变化而频繁运动,久而久之睫状肌就会疲劳,甚至出现睫状肌痉挛,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眼部聚焦功能,逐渐发展成弱势、近视及斗鸡眼。再加上,儿童的自我视觉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眼部神经、肌肉发育在幼儿期还不健全,电子产品对幼儿早期眼睛的影响,比成人更为严重。
此外,由于低年龄阶段儿童的脊椎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善,一旦长时间的使用、每天观看、使用这些电子设备半小时以上,都会引发各种颈部不适,甚至脊椎变形、驼背等。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现,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儿童,大脑结构会发生变化,大脑皮层出现过早变薄的迹象,智商、记忆力、感知力均有下降的危险。 此外,他们还发现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的儿童,语言能力相对同年龄儿童较差。
电子产品对幼儿心理的伤害
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不仅对他们的身高、体重、视力、智力等身体素质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开朗性格的形成和培养。这种出现在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现象,被称之为“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国自然教育家、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中提出来的一种现象。
虽然“它不是一种疾病,只是反映了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割裂的状况。这种状况容易在儿童发育过程中,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说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一系列症状。” 但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已经成为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网络平台不设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信息都会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更会让幼儿“上瘾”,不断的刷电子产品,刺激幼儿大脑分泌“内啡肽”让幼儿感受兴奋,不仅浪费时间耗费精力,还让幼儿对其他活动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幼儿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低,容易分心。
电子产品依靠高频次的输出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一旦生活中没有高频的刺激,幼儿便会感到烦躁没有了耐心,自然也不能培养幼儿专心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与习惯。
流行文化、网络用语、热点新闻不应该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营养”,幼儿应该有积极向上、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化内容。市场急需推广优秀的儿歌作品、绘本作品、艺术作品……,让世界每个地区的幼儿都能平等自由的享有属于儿童的“童言童语”。
家长应以身作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父母。幼儿期,儿童爱模仿,父母的任何行为在他们眼里都是可以模仿学习的。幼儿熟练操作电子产品,家长不要再认为是自己家孩子聪明,殊不知这一下的沾沾自喜将会过多的纵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
有些父母平时工作繁忙,他们觉得电子产品可以替代他们,让孩子在家安静的活动、探索。
有些父母觉得电子产品就好似“哄娃神器”,孩子一发脾气,他们就拿这些电子产品作为交换条件,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地掌握了如何获取这些电子产品的策略。
家长们还要怎么做?
每一位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要树立起好的榜样。所以请你们放下手机,每天多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搭乐高,玩拼图,一起做个蛋糕,亦或是讲讲故事,玩玩过家家,其实生活很简单、很平凡,但有效地陪伴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却意义非凡。
1)低龄幼儿坚决抵制电子产品。
2)学前幼儿规定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减少线上学习的频次。
3)任何的电子产品都要设置青少年模式,幼儿在家长陪同之下使用电子产品。
4)合理规划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动静结合,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身体素质。
现实中,还会存在这样一些别人家的家长。他们没有在家里安装网络也没有电视,替代的是一面书架,还有宽阔可供幼儿玩耍的空间。他们会使用恰当适宜的语言与幼儿沟通,他们会切实的保护幼儿的纯真。他们会把幼儿当做是孩子,给予幼儿尊重,保持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不越界有原则。
相信,某一天,“别人家的家长”就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