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孩子会受益终身

发布时间:2022-12-08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74

日常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过于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教育,而轻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有些家长把生活自理能力仅看作是简简单单的生活技能,认为这些能力是随着孩子成长必然会获得的本领,与其让孩子做这些,不如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多读一首诗。

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就第一时间帮他解决,避免他可能会犯的错。但这真的是爱孩子吗?

为人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富有责任感的人。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是不容忽视的。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郭子辰老师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她认为包办替代不等于爱,家长要懂得适当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爱,不该是替代——谈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不可小觑的自理能力

1. 自理能力有助于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各项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吃饭、穿脱衣等自我照料行为中,都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契机。自理能力对孩子身体动作、认知和情绪情感等方面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2. 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孩子通过自主做事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家长给予合理的支持和鼓励,孩子就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孩子重复同一行为以及做出更高水平行为的愿望。孩子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内在的力量感和自信心。

3. 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自主性的形成与发展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个体需求与满足此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冲突。家长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有助于孩子内在冲突的解决,促进孩子的积极成长。

◆ “1-3岁”是儿童“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

◆ 儿童在进食和如厕等自理能力方面渴望更加独立,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

从什么时候开始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爸爸妈妈应该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培养:

◆ 爬行和行走等自主移动能力的获得

◆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增强

◆ 渴望展现自己的力量

◆ 产生出自主做事的愿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 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

◆ 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悦纳孩子因为能力不足而没有做好的结果。

◆ 支持和引导孩子,对孩子独立做事情给予及时的积极反馈。

◆ 从孩子角度去思考,给予孩子“关怀与理解”。

2. 让孩子跟你一起做事情

模仿行为是人类发展创造能力的必经过程

◆ 孩子喜欢观察和模仿成人做事情

◆ 为孩子提供更多跟家长一起做事情的机会

◆ 向孩子示范做事情的正确方式

3. 给予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 让孩子感受到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

◆ 有意识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机会

此外,在家庭中也要注意给予孩子适宜的物质环境支持。如提供儿童餐椅和儿童便盆,适宜儿童身材的桌椅,便于孩子取放和储藏物品的储物柜等。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做什么?

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孩子会受益终身插图-西米明天

各位爸爸妈妈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后总结

各位爸爸妈妈,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家长不要图一时省事和方便快捷,克制自己替代孩子做事,或是告诉孩子该什么做的冲动。并从情感上,学会接纳孩子犯错,认识并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试误,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一定要明白,包办替代不等于爱!

爸爸妈妈应从孩子1岁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