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娃入睡的方法有哪些:爸妈的哄睡策略将影响孩子
发布时间:2022-12-15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42
一夜安稳的睡眠,不管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格外重要。
还记得谷爱凌吗?
这个天才滑雪少女自称,自己夺冠的「秘密武器」便是十小时的睡眠;她的妈妈谷燕在采访中也坦言,自己对谷爱凌的教育就是——第一,多睡觉;第二,多学习;第三,多玩。
儿童时期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验证。
反之,不良的睡眠质量和睡眠习惯对神经行为功能、情绪反应和调节都是有害的,还可能对日后的精神状态发展带去风险。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科学地帮助孩子入睡呢?
近日发表在《心理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十四种文化中父母帮助幼儿睡眠的方法。
结果发现,父母帮助孩子入睡的方式与技巧,同孩子的气质发展紧密相关,将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和行为发展。
该项目的国际研究小组调查了来自14 个国家(比利时、巴西、智利、中国、芬兰、意大利、墨西哥、荷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西班牙、韩国、土耳其和美国)的 841 名家长。
他们的孩子都在 17 到 40 个月大,其中 52% 是男孩。
每一位家长都完成了一份儿童早期行为问卷和一份日常活动问卷,研究人员借此了解孩子的气质及家长在睡眠支持方面对孩子采用的技巧与策略。
什么是儿童气质?
儿童气质(temperament)指儿童调节自己行为和处理情绪的方式。
不同的儿童气质会对儿童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并可能造成未来精神障碍的风险。
研究人员用三个主要因素来定义气质:
- 外倾性(SUR),反映积极的情绪,如微笑、亲近、活跃、热情。
- 消极情绪(NE),反映在恐惧、愤怒、悲伤和不适的情况下,捕捉感受痛苦的倾向。
- 控制力(EC),反映基于注意力的调节技能和享受平静活动的能力。
每个因素都能独立地预测行为、成就和人际关系的结果,包括行为问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
研究人员经过数据处理并利用线性多层次回归模型后发现,父母采用的睡眠支持方法与孩子的气质特征有关。
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睡眠支持方法可能是影响不同文化中儿童气质差异的一个独立因素。
睡眠支持策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帮助孩子入睡的方式包括拥抱、唱歌、阅读等,而主动帮助孩子入睡的方式则包括散步、玩耍等。
研究发现,在更依赖被动策略的国家,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分更高(外倾性得分更高)。
另一方面,孩子身上挑剔或不好相处的气质(消极情绪得分更高)与主动睡眠支持方式显著相关。
总体而言,被动睡眠支持技巧在文化水平上与更弱的消极情绪、更强的积极情绪相关,在个体水平上与较高的控制力相关;主动睡眠支持技巧仅在个体水平上与较高的消极情绪相关。
在研究覆盖的十四个国家中,美国、芬兰、荷兰的文化最为认可被动帮助孩子入睡这种方式。数据显示,中国家长较少采用被动睡眠支持策略。
这项研究结果展示了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入睡的重要性,父母可以多多关注和学习支持孩子入睡的技巧,从而支持孩子气质发展。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sleep-child-behavior-2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