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是给孩子讲道理好不好:讲大道理的两个典型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20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274

父母老是给孩子讲道理好不好:讲大道理的两个典型特征插图-西米明天

孩子优秀,家长就会感到骄傲,所以家长往往会非常“用心”地去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家长很“努力”的去教孩子,却最终将孩子“教废了”,不但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还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发展。

爱讲大道理的邻居

在老家的时候,我们的邻居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为人还算不错,和邻里相处的很好,但是就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经常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

对于讲大道理这件事,很多家长持有的态度不同,有的家长觉得讲大道理是不好的,但是有些家长觉得讲大道理是对孩子很好的,就像老家的邻居一样,每当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给孩子讲大道理,每当对孩子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时候就讲大道理,每当孩子有什么不会的时候就给孩子讲大道理……

吃饭时也讲大道理、看电视的时候也讲大道理、玩的时候也讲道理……

邻居想要通过讲大道理,让孩子变得优秀,毕竟大道理可是前人的经验,是多少年来积累的优点,要是孩子能够将这些都给掌握了,那孩子必定会非常的优秀。

但是,事与愿违,无论邻居再怎么努力的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似乎从来都没有听进去过,依旧是“我行我素”,照样犯错、照样不成熟、照样不懂事。这让邻居非常地失望,感觉孩子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期望。

但其实,邻居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虽说给孩子讲了大道理,但是孩子能不能接受这些大道理呢?

只讲“大道理”是无法达到预期家教效果的

要知道孩子能不能接受大道理,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比如现在作为家长的你存在育儿问题,问一位老师怎样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老师告诉你“要学习家庭教育才能够教育好孩子”,老师说的不对吗?就很明显老师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事实上家长们学习好家庭教育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但是,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呢?自然是觉得“啥也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主要源于“大道理”的两个典型特征:

①高于常态的原则与理论:大道理的站位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大道理中所蕴含的道理虽说能够让人觉得“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却无法令人很好的实践,它缺乏一定的普及性,不便于操作,不易于实施。

②脱离实际的空洞性:大道理虽说看起来很对,但是目标性较差,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大道理的内容是非常空洞的。

比如上面我们讲到的“要学习家庭教育,才能够教育好孩子”这句话一样,道理是对的,但是却没有明确内容。

家长听了之后根本不知道学习什么家庭教育目标,怎么学习,去哪儿学习等等,导致这句大道理只能够成为“空话”而无法被实施,而人们听到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道理之后,自然是非常反感的。

同理,当家长在给孩子讲大道理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空洞、无法实施,产生极大的反感,觉得家长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所以就无法产生预期的家教效果。

所以,只会讲大道理的家长,还是少说话比较好,大道理真的没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不好也别把孩子教废了

很多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家教办法,很难对孩子实施高效的家教。

但是,就算我们教不好孩子,也别把孩子教废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 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了。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采用多么“精明”、“高级”的家教办法,一个最有效、最浅显、最好用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怎么做。

比如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那么你平时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就需要表现出礼貌,让孩子有所学。

比如你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脾气温和的人,那么你在平时就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吹胡子瞪眼。

比如你希望孩子不去迷恋电视、不去看手机、不去玩平板,而是能够安静的看书学习,那么你在下班回家之后,就不要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不要拿着手机划个不停,不要拿着平板玩游戏,而是坐在那里安静的看书,给孩子一个榜样,给孩子一个看书的氛围。

比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那么你就要给予孩子信心,告诉孩子“你行的”,在生活中不断的去鼓励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随时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比如你希望孩子拥有更强的自立性,那么你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去实践一些家务等。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你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你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榜样,孩子以后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希望发展成什么样,都要看家长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启示,做了怎样的模范。

结语

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你想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在孩子面前做出怎样的表现,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将有更大的几率成为你期望的那个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