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教育孩子的自私
发布时间:2022-12-21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41
我们是不是有时也抱怨有的朋友、同事见到好处就削尖了脑袋往前拼命挤?也会不满意有人总是蹭吃蹭喝而自己从不请客呢?既然我们不喜欢这样的人,就不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我们知道在人的高级需求中有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实现最需要的就是摒弃极端的自私。
利己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不能把利己的天性发展成极端的自私,这恐怕是天下父母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之间,就可能培养出一个自私的孩子。
当我们在家里的时候,会把最大最甜的桃子留给孩子吃,这是基于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基于孩子正在成长的优先地位,并没有考虑到秩序、规则的问题。但走出家门后,大家所遵循的却是法律、秩序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当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很多差不多的孩子混杂在一起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就不一定总能吃到那个最大最甜的桃子,其实也不应该总是吃到。
有位姐姐,每次带孩子出去吃饭,总是鼓励孩子挑最好的吃,还把孩子最爱吃的不断往孩子碗里夹;参加人家的婚礼,总是鼓励孩子拼命地吃糖果,还把糖果不停地装到孩子的口袋里。
父母这样做,其实也是教孩子这样做,这样做,既是爱贪小便宜的行为,也是自私的行为。当然这个孩子长大后,在生活中,只要是好的东西,就先伸出手去,总是本着:“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的处世原则。并用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告慰自己。但是,这种处世原则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好处,反而是别人的轻视和朋友的缺失。
在学校里,孩子总有各种活动要参加,总有各种为同学服务的职务要承担,但有些家长总说学校的活动是形式主义,抱怨耽误孩子学习,能不让孩子参加就不参加。其实,正是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份无私精神的教育。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尽量多的让孩子进行“利他”的实践,去感受别人的认可,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女儿初中时,积极参加了为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举行的天安门庆典活动,除了每天要训练以外,还有几次因为彩排到深夜,我需要在半夜时分去接女儿。
但是我自始至终大力支持,我跟女儿由衷地说:“这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是一辈子美好的记忆,这段时间可能辛苦一点儿,但爸爸陪你”。并且顺便找时机给孩子讲讲战争年代的故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开始有粮食,后来吃草根,再后来一条皮带大家都分着吃;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一壶用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水,大家都一小口,一小口传递着分着喝。我觉得这种故事并不过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去讲,孩子是能够接受的,是能够被感染的。
现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暂且不说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