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是如何改变孤独症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努力妥协,变得所谓的“正常”

发布时间:2022-03-10 分类:育儿知识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232

ABA是如何改变孤独症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努力妥协,变得所谓的“正常”插图-西米明天

孩子在确诊为自闭症后,很多家长最心急的,莫过于想知道怎么治疗,有什么治疗方法。在了解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家长都会听说过ABA,而且还可能会听到过这样的评价:

“不花大价钱给孩子用ABA训练,就会毁了孩子康复的机会?

“用ABA训练会把孩子教成机器人”

一、ABA是什么?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应用行为分析。简单讲,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变化的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的关系的科学。

从发展到至今,ABA经过多年的试验认证,认为是一种有效改变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更多的原因在于ABA所拥有的基本原則:目标的分解、强化和辅助。

由于自闭症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太一样,他们很难接受指令或者理解指令,如果想让自闭症孩子学会某个技能,我们就要把这件事情分解步骤教给孩子,一旦做对了立刻强化刺激,如果做不到家长应辅助做到。

比如,教孩子“把水杯拿给妈妈”,家长就要先反复教孩子认识水杯,比如指着水杯让孩子记住,或者让孩子拿着水杯感受一下,最后再手把手地教孩子拿水杯给妈妈。如果孩子不拿水杯不给妈妈,就要家长辅助,抓着孩子手握着水杯再给妈妈。如果孩子做对了,就强化这种行为,表扬鼓励甚至物质刺激等等。

根据这个原则和学习模式,ABA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商业管理、康复护理、儿童行为管理、教育及特殊教育等,而不是只是针对自闭症的行为干预而已。

此外研究还认为,ABA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自闭症,通过分析不同行为目的,并配合个性化的行为教育课程来干预自闭症,再通过密集的、有系统的一对一ABA学习模式,自闭症不仅可以提高序言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还能相应提高包括社交技巧和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

二、ABA技术对自闭症的研究争议

自20世纪60年代ABA应用于自闭症干预以来,有研究者回顾分析了发表于1964~1970年之间有关自闭症领域的400多篇论著,并总结得出:ABA的技术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学习特殊技能,与人沟通及社交的能力,自理及学习能力,有效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活动,并且,能够帮助自闭症患者减轻痛苦、增进生活自理能力。

之后,又有研究者回顾分析了发表于1970年的另外1100篇研究报道。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全面回顾,研究者分析并得出结论:证据表明ABA干预可以作为自闭症儿童的首选治疗。

2007年,美国儿科学学会发表声明,认为那些接受过早期强化行为干预治疗的患儿在智商、语言、学习技能、适当行为方面以及一定程度的社会行为的改善取得了重要的可持续性的进步。

类似文章和声明举不胜举,但无一例外,这些研究者和专家们都在向全世界阐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ABA的干预效果很好,不仅仅受益于患有精神疾患、发育缺陷和学习障碍的儿童和成人,同时还有干预者,如父母,教师等。

那么问题来了,ABA真的像这些研究者说的那样好吗?有学者表示出了质疑。

2009年,研究者Spreckley和Boyd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了2000~2007年之间4个研究(总共76个儿童),得出了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结论。

Spreckley和Boyd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与正常看护下的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相比,应用行为干预不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适应性行为。并且他们还指出,需要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增进ABA对自闭症的功效的认识。

这篇论文一经发出,其他学者也开始纷纷表示出对ABA技术的质疑,并且怀疑之前认为ABA技术对自闭症儿童有益的研究中选择的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自闭症儿童,从而高估了ABA技术。

三、我们该信任ABA吗?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家长统一的疑惑可能是:我到底该不该相信ABA?

我们这里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相信。

因为我们不可否认,在ABA训练下的自闭症儿童,虽然可能仍有一些“怪癖”,或外行人未必能观察到的细微缺陷。但这些经过训练过的儿童会比没有训练过的儿童,更有机会入校学习,未来可能还会考入大学,拥有理想事业和结婚。这不就是我们家长一开始所期待的吗?

当然了,我们也并不是说ABA是绝对正确的,可能这项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当全社会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把自闭症者变成“正常人”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自闭症人群如此努力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努力妥协,变得所谓的“正常”,以“适应”非自闭症人群呢?

自闭症患者是一个边缘化的少数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发出声音,希望社会能理解、被听到,但是大多数人似乎并不理解他们。无数人认为,只有自闭症人群要像非自闭症人群一样才是科学的。

而且,所谓干预的“成功”,其实是以“行为角度”来定义的,而不是真正的生活化标准。

如果你会说话、有工作、有很多朋友、有各种各样的兴趣,但你不快乐,那这种“成功”算是“成功”吗?不是每个人都想交朋友,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很多爱好。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自闭症人群的行为约束得跟非自闭症人群一样呢?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ABA技术仍然还会被认为是干预自闭症行为的可行方式?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作者也从来没有听到过可以让我心服口服的答案。

最后,用两句简短的话作为结语吧。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自闭症,为了改善结果,我们需要专注于改变环境。

每个自闭症患者都应该被爱和尊重,因为即便是自闭的特质,也是值得尊重的自我和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