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神不对视怎么办?自闭症孩子视觉训练方法介绍
很多家长问:孩子眼神差,不对视,该如何干预?
我们都知道“不看、不应、不指、不说,行为不当”是诊断中的几个标准,“不看”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在日常自然的情境中,就会非常强调“眼神”的训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眼神对视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家长能够做些什么...(文末附干预小技巧哦)
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
当孩子们初次被诊断为自闭症时(2岁左右),他们不会努力避免与别人进行眼神接触。
相反,他们并不厌恶别人的眼神。之所以他们不怎么注视别人的眼睛,是因为他们没有领会到眼神接触所代表的社交意义。
除此之外,他们不能眼神对视或眼神对视困难的原因有很多:
“不知道要看人的哪里。” “比起会动的人脸,看静物会比较轻松。”
“有的自闭症儿童倾向于从形状开始认识物体,所以他们看人时看的是人脸的轮廓。”
有的自闭症人士说甚至觉得眼神对视是件非常痛苦难受的事情:(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些自闭症人士的口述)
在2017年11月9日的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年会上,拥有25年临床经验的美国言语-语言病理学家Joselynne Jaques女士,就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练习眼神对视,提出了许多专业的指导建议。
她指出眼神训练的目的,是要孩子们学会使用眼神,并理解眼神沟通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如下技能:
1. 了解他人是否有在听我说话 2. 了解他人是否明白我在说什么
3. 让他人了解,我对他/她说的话很感兴趣
4. 让他人了解我可能说完了,他们可以说了
5. 让他人知道我喜欢他们
6. 让他人知道我生气了
7. 说服他人
8. 寻求帮助/或者引起他人注意
我们要教孩子明白眼神对视背后的理由,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看着我的眼睛”。
眼神训练的目的
大部分家长都有“眼神”的执念,所以训练时经常“掰头”让孩子“看我、看我、继续看我”,甚至见过一个机构将孩子的眼神训练目标设定为“看人五分钟”。但是,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一直盯着一个人看五分钟吗?显然这样的举动会很奇怪。
硬性的训练会加重孩子对眼神交流的恐惧和压力,更加不看,就算学会了,也不知道“看”的意义是什么,也可能会显得刻板。
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不看人显得很奇怪,特别“闭”。可要记住的是,我们要求孩子“看”,是要提高孩子的社交参照能力,让孩子将眼神交流作为了解他人的工具,而非仅仅“看”的能力。
比如没事逗逗孩子笑,搞怪,玩挠痒痒,做感官游戏,打枕头仗……都有助于孩子把注意力焦点放在人身上,感受互动的快乐气氛。
比如用手势表示洗澡,吃饭,穿衣服,鞋子,看书,睡觉,蹲下,站起来,后退……其它像是数量、形状,一样也可以用手势表示。在玩雪花片时,拿不同颜色的物品,示意孩子找出对应颜色的雪花片,如果孩子拿错了,就用表情表示——皱皱眉头,摇摇头,双手打×,拿对了之后就对他笑笑,给他一个OK的手势加上竖起大姆指,点点头表示你做的很好,孩子便知道自己做对了。
每天都有许多要“看了才知道”的讯息出现,那么孩子自然而然看人的频率就会高很多,看的时间也会拉长。
与其强迫孩子面对父母,最有效的做法是将孩子的目光转向父母的眼睛,或者是让父母进入孩子的视野。
眼神训练
小游戏
以下介绍一些眼神训练的小游戏供大家参考,也可以举一反三,寻找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方式。
01. 用玩具吸引孩子注意
将孩子喜欢的玩具贴在脸旁边,和他说话,吸引他看你的脸。
等他看玩具看得入迷的时候,慢慢将视线与孩子的视线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从正面看孩子的眼睛。他沉迷玩具时,小小地恶作剧一下,试着“打扰”他玩玩具,让他注意到你。这是一种进入孩子视野的方式。
一开始可能会将眼睛移开,或是只盯着玩具看。不妨用他最喜欢的玩具,或是小零食多试几次,当你的脸进入了孩子的视野,就会慢慢地对上眼神。
或者也可以用小贴纸,贴在脸上,吸引他的注意后,慢慢把贴纸靠近自己的眼睛。
02.面具游戏
那一张卡纸,对比自己的脸,在眼睛位置挖两个孔,用声音和语言吸引他,让他通过两个孔关注到你的眼睛。
或是在某宝上买一些搞怪镂空眼镜,或是用卷筒纸纸芯放在眼睛上当作望远镜,让孩子注意到我们的眼睛。
03.拍照游戏
可以在某宝上搜卡通照相机,当作孩子的玩具,让他通过相机聚焦到人的脸上。
04.找出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