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训练方法中的第三个自闭症强化原则,是匹配原则。
所谓匹配原则,指的是分配的强化物与行为的努力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不多不少,物有所值。通常来说,考量匹配原则可以从行为和强化物两个角度去衡量。从行为的角度衡量,是看该行为是新学习的行为还是已掌握的行为,行为的持续时间长短、复杂程度、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等。从强化物的角度衡量,包括强化物的大小、满求程度、消费该强化物的时间等因素。如果行为和紧随其后的强化物是匹配的,则行为就容易习得和维持;不匹配则容易造成目标行为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强化物微不足道,而行为需要付出的努力太大),或者是强化物难以为继(强化物很强,但目标行为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却很轻微)的局面。
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管理教育中,经常会出现强化物与行为的努力程度不匹配的状况。比如,为了让孩子写作业,动不动就提出奖赏他一个游戏机或者掌上电脑。从一时的效果来看,他可能会有积极主动写作业的行为,但持续获得这样的强化物显然难以为继。同理,如果儿童好不容易写完了作业,却只得到了一片薯片或者半片山楂片,他也很难继续维持努力写作业的行为。
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训练中,违反匹配原则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同样是回合试验教学中中模仿动作“这样做(拍手)”的训练,一个妈妈每辅助孩子完成一个回合的教学,就从一罐桃罐头里用句舀出一大片给孩子,没有几个回合,一盒罐头就报销了。孩子在辅助下完成拍手这个动作可能只需要几秒钟,但他在这个回合后消费掉他的强化物却需要两分钟。这是强化物强度远大于行为所需要的努力的例子。
同样是这样的操作,另一个妈妈则把一片薄薄的山楂片分成了16块。每次在十几秒的辅助自闭症儿童拍手以后需要花同样的时间把这1/16的山楂片挑出来强化孩子。这一方面违背了即时原则,另一方面,孩子甚至都没有感受到有这样强化性的食物吃到了嘴里。这是强化物强度远小于行为所需要的努力程度的例子。这两种情况都不足以维持一个正常的一对一的回合试验训练教学的进程。
以上就是ABA训练方法中的自闭症强化原则:匹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