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红包怎么给孩子发:自家1个孩子亲戚家2个孩子

发布时间:2023-01-17 分类:育儿知识 浏览量:176

过年红包怎么给孩子发:自家1个孩子亲戚家2个孩子插图-西米明天

“过个年又要亏了”小斌无奈的叹了口气。小斌家只有一个孩子,而现在很多的亲戚家都有两个或三个孩子。

每次在走亲戚的时候,小斌总是要给出成倍的压岁钱,这对小斌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家亲戚可不少呢。

其实,像小斌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你带着1个孩子到亲戚家串门,结果亲戚家有3个孩子,亲戚给你孩子500元,你该怎么给?

很多人都做出了和小斌类似的行为,即给对方每个孩子500元压岁钱,这样虽然有面儿,但是却会在经济上“亏”1000元

要知道,我国有约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62%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一家亲戚就搭进去1000元,要是过个年,得搭进去多少?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公平”的办法,让自己不丢面子不吃亏,双方心里都舒服。

自家1个孩子,亲戚家2个孩子,红包怎么给不丢面子不吃亏?

“亲戚孩子多,我就包个大包的红包给家长,让家长分”

陈女士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过年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家一个孩子,亲戚家好几个孩子的情况。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女士却丝毫不感觉有什么顾虑,因为陈女士在过年串门走亲戚的时候,如果看到对方家里的孩子多,就习惯包“大包”的,即将压岁钱的总数都包在红包里,直接给对方家长,至于家长怎么给自己的孩子分,就是对方家长的事儿了。

比如陈女士到亲戚家串门,而亲戚看到陈女士来了,在孩子拜过年之后,亲戚就给了陈女士孩子500元的压岁钱,如果陈女士看到对方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就会直接把500元的压岁钱红包给孩子。

但是,如果对方家里的孩子比较多,那陈女士就会将装有500元压岁钱的红包给亲戚。

陈女士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担心在金额上吃亏,因为陈女士秉承的一直都是礼尚往来的习俗,对方给自己的孩子多少,自己就会回多少。

之所以要包大包给家长,是因为担心对方孩子多,如果把钱分开包,可能红包会显得比较“薄”,仅此而已。

但其实,陈女士的这种做法,直接就破解了很多人因为双方子女不对等而产生的尴尬,也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做法。

“我一个孩子,亲戚给500,亲戚俩孩子,我就给每个人300”

老王家里也是只有一个孩子,在走亲戚的时候,免不了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这对老王来说,都不是事儿。

老王是个比较大气的人,但是不会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所以在遇到有多子女的亲戚时,会根据总数来给对方的子女发红包。

比如对方给了自己家孩子500元压岁钱,那么老王就会给对方孩子每个人300元压岁钱。

一般这种情况下对方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自己两个孩子每人300元,那就是600元,稳赚不赔。而老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每人“250”太难听了。

如果老王遇到了双子女家庭的亲戚给了自己孩子1000元红包,那么自己就会给对方的孩子每人500元,以实现“公平”的礼尚往来

总体来看,想要在压岁钱上面保持“公平”或是基本“公平”,我们首先需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太过于“充面子”

想要“公平”那肯定是自己的经济情况比较拮据,所以才会对压岁钱的金额产生了“公平”的念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实事求是,讲究“礼尚往来”即可,别“打肿脸充胖子”了。

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强、实现经济自由的人,根本不需要考虑压岁钱的“公平”性,毕竟“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串数字”了,远不如坚实的亲情来得重要。

除了考虑压岁钱的“公平”,还要注意这些问题

普通人家,除了过年的时候需要考虑压岁钱的对等性,还需要考虑一些给压岁钱的仪式问题。

忘了提醒大家,给孩子压岁钱是一项重要的过年仪式,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展现,它不仅仅由钱组成,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①压岁钱的封包:用来装压岁钱的封包,也是有讲究的,我们一定要使用新的压岁钱包,而不要使用旧封包,因为新年讲究“辞旧迎新”,给孩子旧压岁钱包是不吉利的。

另外,也不要随便拿个新的封包就装压岁钱,要看看红包到底是用来干嘛的,要是用“乔迁之喜”、“早生贵子”等乱七八糟的红包来包压岁钱,那势必会贻笑大方。

②压岁钱的“钱”:给孩子包压岁钱,用的钱也需要是新钱,不要用旧钱,原因和要用新的红包封是一样的。

另外,新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喜悦的感觉,但是要用旧钱的话,会让孩子感觉“破破烂烂”的,心情肯定会受影响,搅了新年的快乐氛围。

③给压岁钱的时机:各地的习俗可能不同,大家要按照当地习俗来给。比如说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在晚辈向长辈拜年之后,长辈再给晚辈压岁钱的。

④给压岁钱的场景: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当着对方家长的面给,因为压岁钱除了含有对孩子的祝福之意,还有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所以必须让大人看到。

结语

过年就要高高兴兴的,给压岁钱要的就是好彩头、好寓意。大家不必过于拘泥于压岁钱的金额,而是要关注过年的喜悦气氛,给孩子最佳的过年体验,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多一些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