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闭症机构会更多吗?

发布时间:2023-01-25 分类:自闭症专题 浏览量:93

2023年自闭症机构会更多吗?插图-西米明天

新冠感染进展到这个阶段,北方的大部分城市,身边已找不出几个没有“阳过”的人了。北京的烟火气甚至堵车都久违地重现在生活中,让人感觉过去三年真像做了一个梦。

可现实告诉我们,一切都不是梦。

三年来,很多孩子不能按时去机构干预,大部分学校居家上网课;谱系圈里创业的家长,不管开机构的还是做大龄服务的,都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疫情高峰时,北京街头空空荡荡,一位创业的谱系妈妈感慨:“咱们做的是教育,这是仅次于民生以外的刚需了,到这个行业还活不了,可以想见问题多严重了。

不过,希望也同时存在,在浙江温州,一位谱系爸爸的第四家烘焙店于2022年11月底开业了,这位爸爸说:“我们2023年会再开4家新店,达到8家店的规模,现在大家的生活秩序正在回归,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招人,把好品质关,帮扶心智障碍群体就业、独立。”

疫情对小龄机构的影响于家长有利

心青年家长、“成都天使心”负责人钟涛。

在心智障碍群体里,钟涛不仅是一位老家长,还是身心障碍者家长支持公益组织“成都天使心”的负责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度思考。

在他看来,疫情对小龄机构的影响不是负向的,而是正向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家长有利的变化:

1

机构新增,家长选择增多。“这三年就我观察,除了极个别的机构做不下去,但也不是直接关门,而是采用了转让的形式,机构总量其实在增加。”钟涛说。

2

这三年机构一方面面临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因疫情停课,机构有了更多培训机会,老师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在提升,有的机构门店数量不断增加,还有的获得了部分融资。

3

机构服务的多样性在增加,以前主要以学员康复为主,现在基本上都成立了家委会,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深度表现在服务年限增加,由传统的3~5岁扩展到3~8岁,覆盖了幼小衔和学前班阶段;广度指服务范围的增加,由传统的一对一康复(如语言康复、行为干预和感统等),扩展到艺术疗愈、自然疗愈、体育疗愈等。

针对未来小龄机构的发展,钟涛预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机构服务继续向深度、广度发展,想招新学员的难度越来越大,机构会致力于把现有的学员留住、服务好。

二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系统会大量进入康复领域,政府兜底会导致很多家庭降低对康复的期望值,家长以前恨不得砸锅卖铁要把孩子干预好,今后会看清楚事情的基本走向,不会在康复方面花那么多钱。

三是,受疫情影响,一些家庭的收入或工作改变,比如有的外来务工人员会回到老家,还有的家长因为康复期待值的提升,但收入又不够,很可能选择以家庭康复为主。

四是,因为三年的线上课而积累的在线服务支持会在未来成为家庭康复的一个方向,在价格、时效性、服务下沉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支持,而且可能会成为小龄康复的一个服务支持平台,短期内应该有类似keep的康复支持app出来。

“相对来讲,小龄康复服务时长有限,一般也就3~5年,累积经验快,比较容易标准化,加上小龄康复是刚需,所以生源方面不是太大问题。但在服务广度、深度和规范化运营上需要注意。”钟涛提醒,小龄康复市场还有一个悖论,并不是老机构收费就一定得高。“老机构员工多,老师工资普遍偏高,意味着边际成本更高,但后起的竞争对手会逼迫你无法做到高收费,因为高了没人来了。”

大龄比小龄更有发展?

 

在大龄服务领域,全国范围来讲还是以公办为主,比如成都的阳光家园,北京的温馨家园、广州的职康站等,成都40%的大龄孩子都在政府办的阳光家园里,民办机构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参与其中,比如成都慧灵中标了3家阳光家园,差不多为100个学员提供服务。

也有一些社会企业做大龄服务,或者一部分小龄机构的负责人开始尝试大龄服务,总体而言,大家对大龄服务的要求还整体偏低。

大龄服务的本质是解决父母和孩子的分离,而不是说要给孩子提供多么好的服务。从这点来讲,大龄服务的定价一定要算好,也就是当父母和孩子分离后,各自拿多少钱才能过得好(在孩子身上开支太多,会影响到老两口的生活品质;老两口留得太多,孩子的未来也会受到影响),这个账算出来,服务成本就出来了。”钟涛说,“接下来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就涉及到大龄服务的标准化问题,是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眼下,中国大龄服务的现实是:服务机构难寻,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家长不放心把孩子托付出去。人们普遍觉得,做大龄太费钱、费力,且很难见到回报。目前社会上的大龄服务机构,大多还是当地的家长领袖依靠自身的经验和情怀在支撑,远远没有形成市场规模,人们的选择依然很少。

在钟涛看来,做大龄并非不挣钱,甚至未来会比小龄还挣钱:大龄服务时间长(最少20年到30年),且一旦服务固定,基本不会像小龄那样发生迁移,维系成本比较低;而且家长本身对服务的依赖会给机构带来更多客源,最终在长时间的服务过程中,家庭和机构同步成长。“服务三五年以后家长觉得机构还不错,才放心把他们的遗产交给机构,这是大龄机构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钟涛说。

他建议未来想做大龄服务的家长,在付诸实践之前想清楚——

1

明确想提供成年服务中的哪一部分,是日间托养,还是长期陪伴?是提供家庭康复训练的支持,还是基于旅居或者游学的服务等不同类型,类型不同,标准、收费、运行模式都将不同。

2

是以自家孩子的成长为核心,还是以一群孩子的成长为核心?很多人一开始想的是先把一群家庭服务好,结果都找不到这样志向相投的家庭!

3

一定要把账算清楚。大龄服务时间比较长,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构的标准化出不来,或者商业模式不能很快被人接受,利润增长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积累出来,这时创始人有没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撑?

我们就不会死,怎么着都会活下去的

2022年12月16号,北京的谱系妈妈崔林娜去了趟办公室拿东西,整个园区毫无人气,除了看门师傅难得见到一个上班的人。那时她正处于感染中,嗅觉丧失,闻不到任何味道,心情也不怎么好。

她有一个自闭症女儿,16岁了,为了女儿能有地方去、康复得好,她开了一家大龄日托服务机构——英飞创想学院,带着包括自闭症孩子在内的心青年进行运动康复,练习生活自理、培养职业技能。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公布,北京一放开,没两三天,学员们纷纷中招在家休养,即便没阳过的,也躲在家里闭门不出。英飞创想学院坐落在丰台的一家文创园区里,里面的企业大部分也都关门了。

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打乱了崔林娜的计划。“此前因为疫情管控,来上课的学员就特别少,上周五我们高高兴兴收拾了房间,计划这周一开学,突然的放开让家长们特别担心感染,又就没法儿上课了。”她说,后续一系列计划要么取消,要么推迟,比如筹划已久的气排球赛、新年联欢会……

前后算起来,学院大概一个多月没能上课。“肯定还是要给老师们发工资,而且马上就过年了,本来老师们还想大干一场,结果现在啥也干不了。”崔林娜说。除了工资,英飞每年的房租也有五六十万元。

北京疫情高峰时,英飞创想学院所在的园区,没有了往日的人气。

2022年12月初,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崔林娜仔细看了好几遍,没有发现对小微企业太有实质性帮助的内容。

做企业最重要的是现金流,一个运转良性的企业至少要储备半年的运营资金,但是这三年大部分企业都归零甚至负数了。”她分析,到了年根底下,家长们手头紧,有些钱能省则省,或者等过完年再说。她预估,尽管北京的生活秩序已经恢复,但很多行业得等到春节过才能慢慢复苏。

当然,眼下这种情况对特教行业来说也有好消息,比如其他行业不景气教育行业相对是刚需,招老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我近期还想抄底招个老师,后来想想过完春节再说吧,已经又招了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了。”崔林娜说。

2022年12月20日开始,英飞的老师们陆续阳康返岗,但孩子们春节前估计不会开课了。大家吃了黄桃罐头,商量起近期新的工作计划。崔林娜决定先带着助教和转衔班的孩子们卖大米,开启电商直播之路,等年后孩子们来了,也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万事物极必反,一个人不会一直点背。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已经是人生最困难模式了,还做的是最难的大龄服务,老天也会照顾我们的。何况还有这么多家长的支持,有这么多孩子加持,让我们就不会死,怎么着都会活下去的。”她说。

想跟10年前一样独霸天下,挺难的

双胞胎自闭症孩子大A和小A的爸爸胡温中

2022年11月,温州谱系爸爸胡温中创业的第四家“壹星酿”烘焙坊开业,意味着有更多的心青年走上了工作岗位。

那时新冠还在北方肆虐,温州并未受到波及,烘焙店照常营业,每天还有心青年来参加免费培训。12月中上旬,生意更加忙碌,有两天,孩子们甚至加班到晚上10点。圣诞节前,壹星酿还联合当地品牌“醇咖啡”推出了圣诞套餐。

因为生意红火,哪怕知道疫情总要来一遭,胡温中仍然比较乐观:“疫情已经三年了,生活总得继续,放开是必然趋势。目前我们每家店都还是盈利的,孩子们按部就班,除非疫情直接临到我们店里会有影响,其余的对我们影响不是特别大,当务之急是招聘营业员。”

言犹在耳,也就刚过完圣诞节,烘焙店的员工一个一个都阳了,三家门店变成只有一家坚守营业,客流量和订单都大幅缩水。一直到元旦过后,2023年1月2日、3日,员工身体陆续康复,关门的两家店才陆续恢复营业。

身体阳康了,可带来的后遗症远未结束:大家的消费热情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归;原计划再开三家店和一家加盟店的计划要往后推迟。

这三年,壹星酿历经坎坷能活到现在,且在温州市民心中有口皆碑,胡温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了自闭症儿子大A小A能更好地融入社会,2019年壹星酿开出第一家店,昂贵的租金成本曾让胡温中一度亏损,三年累计搭进去500万,直到2022年9月才算走上正轨。

对性格坚韧又有经商头脑的胡温中来说,能抵御新冠的“利器”是好吃又不太贵的面包,是这家店背后一个谱系父亲带着双胞胎自闭症儿子以及一群大龄心青年的创业故事。

温州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前的壹星酿,心青年可以免费学习烘焙。

大龄创业的同时,胡温中还是温州第一家小龄康复机构的创始人,至今已经15年了。“疫情还没有波及到温州时,我们的机构照常运行,家长上完一节课就走人,这里的幼儿园也照常开,担心肯定有,但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完全藏起来与世隔绝,总得学会面对。”他说。

胡温中介绍,疫情期间,温州的自闭症孩子照样每年可以领取3.6万元补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压力,真正压力比较大的应该是机构。

“我们所在的鹿城区就有18家康复机构,整个温州市大概有五六十家,我们现在面临的竞争还是相当大的,想要生存下来,教学、师资、资源对接等各方面都要跟上。”他说。

这几年,胡温中明显感觉小龄康复机构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很多圈外人感觉,好像这是一个大蛋糕,进来就有钱赚,其实远不是这个样子。现在做康复机构生存压力非常非常大,温州这边接下来肯定会淘汰一批机构,生存下来的还要品牌化,师资、教学方面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走得长远,想跟10年前一样独霸天下,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