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一定要坚持原则训练好,也必须坚持保持整洁,能具简易生活自理能力对别人的依赖越少,减少照顾者的负担,总是比较能被社会大众接受。
1、食
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基本的生理本能,此时孩子的动机很强,家长应该把握这个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建立吃饭规矩,椅子往前坐紧靠餐桌,左手扶碗、右手用汤匙或筷子,并准备一张卫生纸随时擦拭嘴巴旁残渣,随时提醒孩子嘴巴合起来吃(功能差的孩子家长必须用手碰触他的嘴唇提醒他吃东西嘴巴要闭起来),食物不要掉出碗外,如果掉出来,要马上提醒他。孩子可能此时常常停顿不会一口接一口吃、摇头晃脑、双手乱抓食物、拍桌子、摇椅子、嘴巴发出怪声、丢食物等,绝对要立即纠正他,以剥夺食物来建立他的用餐规矩。孩子有时会做对,有时候又乱了规矩,只要他守规矩就继续给他吃,不守规矩的话就随时抢夺他的食物直到他安静继续吃为止。用餐规矩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家长一定要坚定目标,一定可以建立孩子规矩用餐的态度。
孩子常不吃某些青菜或无理由地排斥一些食物,为了让他有均衡的饮食,从小就要矫正他挑食的习惯,家长先把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放在同一个汤匙内(同时要求他吃下),如:孩子喜欢吃香肠,就把一大片香肠和一小口菜放在一起让他吃下去,如果孩子还是不吃菜,就不给他吃香肠,家长要非常坚持,从一汤匙少量青菜+一大片香肠开始,再慢慢改变为半汤匙青菜+半汤匙香肠,到最后是一大汤匙青菜配一小片香肠孩子都愿意进食。孩子刚开始一定哭闹、拒绝,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就不给他吃饭,下一餐也是一样的做法,两餐间除了水之外,不提供其他食物(饼干、水果等),坚持到底,才能矫正孩子偏食的坏习惯,否则孩子会一直挑食下去。
孩子不可能永远都在家里、学校用餐,进食餐具除了汤匙以外,也要教会使用叉子、筷子(不是每次用餐地点都会备有汤匙),甚至功能好的可以从切蛋糕、切水果开始教他使用刀子或刨刀等厨具,而后成为妈妈的得力助手。
若环境许可,可多带孩子到不同的餐厅进食(如:西式料理、日式料理、泰式料理等),学会不同的礼仪规范、使用各种餐具,适应各种食物,享受各式美食。
2、衣
孩子不懂得自我照顾,做家长的要经常注意他衣服的整洁、换洗、穿着得体。
能力好的孩子先从分辨天气开始,教导他天冷要加衣服,天热要脱衣服等。甚至不同的场合也要有不同的穿著,如:运动服、睡衣、礼服、学校制服等。
3、住
孩子不会表达,辨别危险事物有困难,家长要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家中减少尖角、容易碰撞机会,有危险物品要收拾好,以免让孩子误食、误用。
避免蚊虫咬伤,以免疾病上身。孩子身上有伤口时,常藉抓痒自我刺激,使伤口不易复原,容易感染细菌,与其事后治疗不如事前预防。
4、行
尝试各种不同交通工具(如:公车、游览车、火车、捷运、计程车、船、飞机),增加不同经验,学习各种坐车程序及礼仪,增进交通能力,藉由不同交通工具,扩展孩子生活范围。
5、理发
孩子的触觉较为敏感,身体上的碰触容易造成紧张情绪,因此理发常会造成父母亲的困扰,孩子会怕电动理发器的声音、旁人碰触身体、以及头发落下的触感,训练理发时,刚开始可以先拜托理发师傅用剪刀剪、洗澡前脱光衣服后可每天用剪刀剪一点头发,让他习惯头发掉下来的感觉,孩子情绪较稳定时再试着用电动剪理发。
6、如厕训练
有些孤独症儿童到了5岁大小便应该要能自理时,不仅不知道大小便的程序,也不能到规定的地点大小便,或只到固定的地点大小便,这不仅非常影响孩子对集体生活及社会的适应,给父母等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应该要让孩子:
掌握大小便程序
要教育孩子把排便意思表达出来
有些孩子既不会大小便程序,也不会表达稍一疏忽,即会把大小便在裤子里。因此,在孩子出现一些拉裤子或走到角落等想要排便的动作时,要把他带到厕所,并问“想干什么?”然后示范回答:“上厕所。”让他模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继续训练,逐渐减少提示,直到他能独立表达为止。
纠正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纠正小便频数及大便无规律
对于小便次数较频的孩子,需要记录排尿间隔时间。
对于只在固定地点大小便的孩子
要定时让他蹲厕所,逐渐延长蹲厕所时间,及时予以正性强化。还可在排便地点放置一些杂物以免造成无法排泄的状况,最终他会养成在厕所排便的习惯。
7、洗澡洗头训练
要趁早学习,孩子早日学会也可以减少家长负担。开始训练时建议使用莲蓬头、娇生洗发乳(不流泪配方),孩子不会不舒服而拒绝洗头、洗澡。
开始训练时,由家长帮孩子洗澡,擦干的部分可以让孩子试着学做。
涂肥皂跟搓洗由家长做,孩子可学习用莲蓬头冲干净及擦干。
让孩子用手搓洗自己头发、身体,由家长下指令加强搓洗没洗干净的地方,再冲干、擦干。
功能好的孩子可训练使用工具,如:沐浴海绵、刷子等,协助孩子洗得更干净。